我是紫沐,這是我第439篇日記。
很多人吐槽,廣州無腦推新規盤,對救市弊大于利。
因為現在的新盤,便宜、得房率高、樓齡新、產品好,甚至開始卷交標和會所。
剛需預算能買到的體驗,別說對標剛需二手,比改善二手都要好。
這就導致,新房確實好賣了。
但前幾年掏空六個錢包上車的剛需,全成了祭品,腰斬血虧。
而且置換鏈條斷掉,改善購買力的數量和預算也會變少。
對樓市整體復蘇,副作用太大。
所以廣州后續有可能會控制供應,現在抄底二手房是好時機。
這邏輯,有三個問題。
1.廣州后續控制新增供應,可能性極低。
廣州目前有兩個困境。
一個是財政沒啥錢了,一個是產業跟不上時代。
那在產業升級完成、稅收重新穩定之前,廣州只能靠賣地續命。
所謂的控制供應,讓前幾年高位接盤的買家解套,只是一廂情愿。
沒錢了,操作都會變形。
連牽涉到底層民生的公共事業費用都能漲,還顧得上有錢買房的群體?
所以做推論的時候,別老是靠猜,要多看看操盤手實際上做了什么。
而廣州的實際行動,就是前幾天官宣,今年要賣139塊地。
而且城中村改造也在發力,今年的重點舊改項目,高達52個。
可預見的未來,廣州新房只會越來越多。
而且是產品越來越好,性價比越來越高的新房。
期望靠廣州控制供地,來穩住二手房價,癡人說夢。
2.剛需-剛改的二手房,接下來受到的沖擊會更大。
細看廣州今年的139塊供地,能發現一個特點。
就是占地1萬多㎡的小地塊,供應占比越來越多。
原因其實也簡單。
大地塊,不是什么開發商都吃得下。
對操盤手來說,雖然賺得多,但不太好賣。
可小地塊不一樣。
特別是核心區的小地塊,總價不高,隨便一個開發商都吃得下。
而且核心區帶學鐵商的新規盤少,潛在需求足,很好賣。
去年的保利雅郡、越秀云悅,還有今年開年時候的保利珠江印象,都是典型。
所以提高核心區小地塊供應量,是維持土地財政的核心。
這也意味著,核心區剛需-剛改新盤,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所以從保值角度,對剛需-剛改二手盤,特別是樓齡20年以上的,盡量別去接。
3.從自住層面考慮,新房優勢也很大。
以前房子不愁賣,開發商不需要花心思做產品,隨便套個模板就能賣爆。
所以廣州樓市雖然火了20年,在產品上卻沒半點進步。
光看品質,被很多二三四線城市吊起來打。
但這兩年不一樣了,樓市內卷得厲害,不升級產品,壓根賣不出去。
所以這兩年新盤迭代非常快。
從最直接的得房率,到園林、會所、交標,都在升級。
以前會所和全屋智能,都是豪宅標配。
但現在剛需新盤,像最近的珠江天河都薈和中交天翠,全都給配齊了。
剛需級別的預算,買改善級別的體驗,不是一句空話。
這是同預算二手房,根本做不到的。
既然新房的產品力,比二手房只會越來越好。
那不管是出于保值,還是為了自住。
非特殊情況,買新房的優先度自然會高很多。
所以,關于買新房還是買二手這個問題,其實沒啥懸念。
在廣州放寬得房率和宅地供應之后,新房對二手房就是降維打擊的。
就像廣州地鐵最近新上的兩個盤。
200萬左右,能在番禺或者老黃埔,買一套配套齊全,70+㎡就帶主套的新規房。
同樣預算,二手房做得到嗎?
所以現階段如果要買二手,除非兩種情況。
要么是價格特別筍。
同地段同配套同次新,新盤3萬,二手急售一萬五,那入手沒問題。
要么就是小孩要讀書,需要現樓或準現樓。
或者對師資和教育質量有要求,那可以選二手。
說實話,同樣的校名。
老牌本校和貼牌新校之間,差距很大的。
那些跟你說沒啥區別的都只是銷售說辭,好老師不是大白菜。
所以關于買新房還是買二手。
非特殊,新房優先。
除非價格特別筍或者要讀書,才考慮二手。
抄底這個詞,放在廣州,其實不太適用,至少現在不適用。
廣州會控制供地,是猜測。
廣州要賣139塊地,是事實。
天量供應之下,很多房子,注定是救不起來了。
有些人,也注定會成為“不計代價”中的代價。
作為普通買家,老老實實吃點時代紅利,比冒險要穩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