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是光緒帝的七弟,宣統帝七叔,清朝滅前,擔任過清朝禁衛軍大臣,然而他還沒打一仗,宣統便退位。
起初的時候,還能依靠《清室優待條件》勉強生活,可隨著溥儀被趕出皇宮,又成為偽滿皇帝,《清室優待條件》成為廢紙,他失去了生活來源,隨后他開始擺攤,期間溥儀邀請他去東北,然而他拒絕了拉攏,留住了氣節,他就是清朝末代王爺—載濤。
建國后,載濤不僅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救濟,同時還受到了周總理接近,毛主席不僅親自接見了他,還頒發了委任狀,這讓載濤十分感動并落淚:“知我者主席也。”
作為道光帝的孫子、光緒帝的七弟,溥儀的的叔叔載濤,從出生那一刻便擁有極高的地位,光緒16年(1890年)三歲不到載濤就被封為鎮國將軍,十五歲的時候住進貝勒府,他成為了京城家喻戶曉的“濤貝勒”,在這之后,載濤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沒事的時候唱戲、養花、遛鳥、沒事的時候賽馬,可以說他過上了,無數八旗子弟希望的生活,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自己在清朝的超然地位,這是其他人沒辦法超越的存在。
表面上載濤是個紈绔子弟,可實際上他曾曾經奔赴法國留學法國索米爾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回國后加封郡王,之后被任命為禁衛軍大臣。
宣統登基后,奔赴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考察陸軍,后奔赴英國擔任專使大臣,宣統三年的時候,載濤又掌控軍咨大臣并掌管禁衛軍,后任蒙古鑲黃旗都統。
雖然,載灃擔任了軍咨大臣相當于總參謀長,掌控軍令,而他所掌控的禁衛軍則是負責保護京城的關鍵職務,以他這個職務,完全能在清朝時期橫著走,然而這時候清朝已經岌岌可危。
所以擔任載灃在成為軍咨大臣后,壓根沒有打過仗,所以他這個軍咨大臣就是徒有虛名。
宣統宣布退位后,載濤深居簡出,停止一切社交活動,在府里種花養魚,沒事的時候,就騎車出去轉悠。
這時候,他還能依靠《清室優待條件》領取一定份額的補助,期間,張勛短暫復辟,載濤雖然也參與其中,而他也因此再次出任禁衛軍大臣,然而這場鬧劇僅12天失敗,在這時候載濤也認識到清朝不可能在復興,隨后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在這之后他曾經擔任過將軍、翊衛使等職務,這些職務是個閑職,他也因此領到了較為豐厚的報酬。
可隨著馮玉祥發起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皇宮,廢除了相關優待條件,此舉直接導致生活在北京的原滿清皇族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載濤也在沒辦法情況下,賣掉了自己濤貝勒府,隨后在寬街的山老胡同購置了一處較小的宅院,隱居起來。
期間,由于失去了生活來源,載濤只能坐吃山空,很快就把房子、古董、字畫啥的統通賣掉,而且還辭掉了家里的傭人,可這依舊沒能改變他的生活,期間張作霖和宋哲元希望他出來做官,然而他拒絕了兩人的邀請,而是繼續過著清苦的生活。
這期間的載濤內心也很折磨,畢竟曾經的他,是高高在上的王爺,如今清朝滅亡后,他慢慢變成一個普通人,這讓他在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雖然難以適應,但是他還是守住了節操,沒有前往東北擔任偽職,守住了民族節氣。
九一八事變后,日寇在東北扶持末代皇帝溥儀建立了偽滿洲國,偽滿洲國建立后,無數前清皇族遺老前去投奔,希望能撈到一官半職。
日寇也十分希望載濤能去東北,因為他若能加入偽滿政府的話,對日寇來說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為了能說服載濤去東北,日寇派出了土肥原賢二去邀請載濤,對此土肥原賢二有百分百把握說服載濤,畢竟生活上的落差,讓這位曾經高高在上王爺,已經陷入了絕境,所以他只要高官厚祿的邀請載濤,一定能讓他前往東北。
然而載濤直接拒絕了土肥原賢二,并指責溥儀,他冷笑回應:"要殺便殺,我載濤絕不做亡國奴!"
但是土肥原賢二壓根不愿放棄,甚至拿出了槍威脅載濤,面對土肥原賢二的威脅,載濤就是一個態度,開槍吧。
土肥原賢二壓根不可能開槍,因為這次來找載濤不是槍殺他,而是拉攏他,如果在這時候殺掉他,肯定會讓偽滿洲那些遺老遺少產生負面情緒,所以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土肥原賢二只能走了。
多年后,有人詢問載濤,難道不怕當初土肥原賢二一槍打死他,載濤則是笑笑說:“個人生死和國格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這之后,大漢奸王揖唐也拉攏過載濤,載濤對此依舊拒絕,并對外表示,自己寧愿一輩子擺攤,也絕不肯為日本人做事。
載濤不愿漢奸,而且還痛罵溥儀,原來溥儀曾經邀請他都長春擔任偽職,然而載濤寫了一封信痛罵溥儀,說他賣國求榮,有辱祖宗。
在這之后,溥儀到沈陽掃墓,載濤不僅不去,而且還動員在北京的前清一老一手也不要去,這讓溥儀十分尷尬。
正因為載濤不屈不撓,這讓李濟深為之佩服,所以在建國后,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期間,找到了周總理,希望周總理能邀請前清王爺載濤,參加了這次會議。
周總理十分認可李濟深的想法,決定見一見載濤,在接見載濤前,得知載濤當年拒絕日寇,生活越發艱難,每天起早貪黑擺攤養活自己,于是毛主席和周總理決定給他發救濟款,讓他擺脫貧困,這讓載濤對此很是感動。
隨后,周總理接見了載濤,周總理一見到載濤,便上前緊緊握住載濤的手說道:“首屆政協會議沒請您,怪我把您這位幾十萬滿族人民的代表給忘記了。”
這讓載濤很是感動,覺得自己應該為新中國做一些事情,然而他又不知道做什么,隨后他找到了李濟深,希望他能給自己出謀劃策,李濟深的建議是讓他出一個軍馬方面的議案。
聽了李濟深的話后,載濤立即回去寫了一份關于軍馬的改良議案。
周總理看后很是重視,隨后將這份議案交給毛主席,毛主席對這份議案十分贊賞,于是很快批準了該份議案,同時打算任命他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接著轉交給朱老總,朱老總交給炮兵司令部落實。
不久后,毛主席親自接見了他,還將他任命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并給他頒發了委任狀,這讓載濤感動到落淚,激動萬分的表示:“知我者毛主席也”當天晚上還給毛主席寫了一封回信,以表示自己對毛主席的感激。
在當上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后,載濤不辭勞苦,先后去了東北牡丹江、西北青海、甘肅和新疆等地視察軍馬場并指導工作。
之后,他又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于是他來到政協參加學習。
期間,載濤在開會的時候,接到了家里來電:“北房東南角上塌了個大窟窿。你趕快回來設法修修吧!”
載濤沒有馬上回家,而是繼續回到會議室,這時候一旁的人上前詢問什么事情。載濤則是很風趣地說:“天不作美,房子塌了,我怎能修得起啊!”
于是,他找到會議主持人,請假回家修房子去。
不久后,毛主席得知了載濤家塌了的事情,隨后表示從自己的稿費里拿2000元讓載濤去修房子,并讓章士釗送到載灃家。
這讓載濤十分感動,事后載濤給毛主席寫了一封感謝信。
朝鮮戰爭爆發后,美軍對于我軍后勤線進行了不斷轟炸,這讓我軍的后勤出現了巨大麻煩,在這個時候中央軍委決定向朝鮮前線輸送大量軍馬,以此解決后勤問題。
隨后,這個任務落到了載濤身上,載濤接到任務后,第一時間奔赴東北、新疆、內蒙古等地方,選購征集軍馬,在很快的時間就選好軍馬,不久后,這寫軍馬被送到了朝鮮戰場。
朝鮮戰爭結束后,周總理和烏蘭夫親自接見了載濤,并對他在朝鮮戰爭時期運送軍馬一事進行了表揚。
1970年載濤在病逝于北京,終年84歲,死后載濤被安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載濤雖然是清朝王爺,但是他被安葬在新中國革命公墓,而這是他應有的榮譽。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