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慈利縣緊跟春耕春播步伐,廣宣傳、早對接、促規范,打出春耕備耕“組合拳”,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廣宣傳,筑牢服務“思想根基”
縣農經站聚焦水稻、玉米、水果等作物生產,通過培訓會、“村村響”、微信群等渠道,積極宣傳解讀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激發農民春耕熱情,鼓勵引導廣大農民和服務組織積極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時,走訪調研14個鄉鎮43家服務組織,扎實做好農業社會服務的工作檢查和業務指導,全面掌握項目進展情況,督促鄉鎮和服務主體提供優質服務,保證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順利進行。
二、早對接,破解春耕難點痛點
月初,縣農業農村局就印發了《慈利縣2025年農業社會化服務實施方案》,將9萬畝水稻育插(拋)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引導服務組織對接農戶,簽訂服務合同。面對極端天氣導致的育秧大棚損毀問題,采取“原地重建+小拱棚補育”雙軌策略。針對丘陵山區地塊零散問題,創新“宜機化改造+微型農機”方案,配合耕地整理,配備窄幅收割機等設備,提高農業機械化率。
三、促規范,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管理,我縣從服務組織管理、日常監管、推動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不斷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培訓、示范等方式,引導服務組織和農戶按照標準開展服務與生產完善服務標準體系,嚴格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登記注冊程序,審核其資質條件,確保組織合法合規運營,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發布服務供需信息,實現服務對接。
今年以來,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正以 “全鏈條、全天候、全方位” 服務,為春耕生產注入強勁動能,全縣將完成早稻育插(拋)秧1.5萬畝,社會化服務覆蓋小農戶超70%,農戶畝均節本增效150元,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78%。通過農業生產托管,有力地推動了土地整治和流轉,將有效破解土地碎片化困局,進一步激活農村資源,讓小農戶直接分享到現代農業生產帶來的節本增產增效收益。
(來源:慈利新聞網 作者:許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