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家人返鄉祭祖,短暫相聚間,一桌應季菜肴既能寄托哀思,又能順應節氣養生。中醫認為,清明肝氣旺盛,脾胃易受濕困,飲食宜“疏肝健脾、清淡祛濕”。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道清明時節家常養生菜,兼顧傳統習俗與現代營養學,讓團聚時光更添健康滋味。
主菜:薺菜豆腐羹(疏肝養肺)
“三月三,薺菜賽靈丹”,薺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具有涼血止血,利尿除濕,清肝明目的功效。豆腐的營養價值很高,素有“植物肉”之美稱,是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可以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
食材:嫩豆腐,薺菜,豬肉,水淀粉
做法:
- 將嫩豆腐,豬肉切丁備用。薺菜焯水半分鐘左右,撈出過涼水,瀝干水分切碎。
- 鍋中放油,油熱放入肉末炒出香味,加入蔥花煸炒后放入適量清水,放入切好的豆腐丁,用鹽、味精、雞精、胡椒粉調味,再放入切碎的薺菜碎,最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可出鍋。
葷菜:陳皮山藥排骨湯(健脾祛濕)
陳皮理氣健脾、溫胃散寒。山藥入肺、健脾、補腎的佳品,具有滋補脾胃、潤肺止咳的功效。
食材:排骨、鐵棍山藥、陳皮、胡蘿卜、枸杞
做法:
1、排骨用清水泡半小時,洗凈。鍋內加入清水燒沸,放入排骨,加入少許料酒焯燙一下,撈起瀝干。陳皮不用太多,一片陳皮一瓣即可,用清水泡10分鐘。山藥去皮洗凈,切段。
將排骨、山藥、陳皮、枸杞放入電飯煲內,加入適量的清水。
2、電飯煲燉湯模式2小時,最后加入適量的鹽即可。
時蔬:香椿芽拌核桃仁(補陽滋陰)
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營養價值高,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的功效。核桃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及礦物元素,具有潤肺強腎、降低血脂的功效。
食材:香椿苗、核桃、枸杞
做法:
1、香椿苗去根洗凈、焯水1分鐘去除亞硝酸鹽。核桃去殼后用溫水將核桃仁浸泡后剝去核桃仁外皮。
2、將香椿苗、核桃仁、鹽和香油拌勻,放上浸泡好的枸杞攪拌均勻即可。
甜品:艾草糯米糕(益氣養肝)
艾草具有溫經散寒、消炎止咳的功效。糯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食材:鮮艾葉,糯米粉,粘米粉,熟黑芝麻粉,熟花生碎,蘇打粉
做法:
- 鮮艾葉洗凈,入開水中(加點蘇打粉)焯一會,撈出瀝干水分。
- 焯好的艾葉搗成泥,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艾葉連汁一塊倒入粉內,拌勻、和好成光滑粉團。
3.取幾片洗凈的鮮艾葉,鋪在籠屜中,黑芝麻粉與花生碎加入菜籽油拌成餡,糯米粉分成若干小劑子,包入餡料。
4.放入籠屜中,鍋中水開,放入籠屜,大火蒸5分鐘,至糯米糕熟透。
飲品搭配:津力旺植物飲料
四道養生菜配齊了,還缺一味飲品——以嶺健康基于通絡養生八字經“通絡”理論,從脾論治,以絞股藍、山楂、山藥、烏梅、桑椹、桑葉6味藥食同源成分,使得脾運得健、水谷津液的傳輸恢復正常,不添加糖還有助于調節血糖。
清明家宴不僅是一場味覺享受,更是凝結中醫智慧的養生實踐。這些精心烹制的菜肴既延續了祭祖的傳統儀式,又以現代營養學為依托,讓短暫的團聚成為滋養身心的契機。在你的家族傳承中,是否也有專屬清明的養生佳肴?不妨分享一下家傳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