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探索低碳轉型已成為各地發展的關鍵命題。初春時節,北川大地處處涌動著綠色發展的蓬勃生機,北川正式啟動3萬畝林業碳匯項目,全力探索低碳發展新路徑,提升生態“含金量”,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開啟生態與經濟協同共進的全新篇章。
在永昌鎮的云盤山片區、河西片區,數名工人正趁著植樹黃金期,熱火朝天地揮鍬培土,栽植國有林木,新栽植的楠木、香樟等鄉土樹種形成了綿延數公里的生態廊道。與此同時,在林峰國營綜合林場唐家坪管護區內,另一支隊伍也在林間忙碌地開展精細化育苗作業。這一幅幅勞動場景,正是北川全面推進林業碳匯項目的生動寫照。
“我們采取適地適樹、優選鄉土優勢樹種,確保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北川永昌鎮安昌河沿岸生態修復工程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升流域生態承載力。而林峰林場唐家坪管護區改培、集約栽培、苗圃建設工程,改培則重點提升林分質量,通過疏伐病弱木、補植珍貴樹種,培育大徑級木材,使每畝林區年固碳量可增加0.3噸。集約栽培以培育木材為主,發展林下經濟,增加經濟效益。苗圃建設,主要就是為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做苗木保障。”現場技術負責人盧濤說。
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北川今年以打造“生態補償經濟示范區”為目標,創新推出了“造林 + 撫育”雙輪驅動的碳匯開發模式。通過建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科學核算森林固碳量,并依托全國碳交易市場實現生態價值轉化。
“我們正試點啟動3萬畝林業碳匯開發,加快推進自愿減排量造林碳匯項目認證,預計首批碳匯量(SCER)年內就能進入交易。”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蔣赟說。
今年,北川通過國家儲備林、退化林修復等項目實施,預計在年底完成營造林4萬余畝,提升森林質量,碳匯交易也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新的增長點。北川的碳匯實踐正催生著多重效益,林下中藥材種植、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同步發展,預計能帶動周邊20000余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按當前碳價測算,3萬畝碳匯林全周期可創造超億元經濟價值,真正實現了‘葉子變票子、青山變金山’的轉化。接下來,北川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探索碳匯開發的新路徑。”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蔣赟說。
目前,北川全縣已組建了由近百名林業專業人員組成的技術專班,建立了覆蓋200多個村組的碳匯資源數據庫,為山區縣域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持續的低碳發展新路。
內容來源:北川發布
記者:呂黃梅 諶子楷 王袁星
編輯:曹天玥
校對:王姝潼
審核:王洪 曹周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