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的幾幀童年(一)
一個人的記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答案或許各有所異,時光的篩網濾去了太多的過往,卻總有些片斷在記憶中不經意間拉近而愈發清晰......
夜,微風吹著,泛黃的手電筒燈光在新翻的土地上搖曳,大人們揮著鋤頭,順著土壟挖出一排排小坑,追著那圈晃動的光斑奔跑,每個坑里精準撒下兩粒種子,不遠處隱約傳來聲響,幾處螢火蟲般的電筒光在夜色中舞蹈,原來還有人在星夜開荒弄地。天際邊高低不同的燈光,和時隱時現的高爐轟鳴聲,成為人們夜里耕作的背景,那里是湘鄉湖南鐵合金廠、305廠,化工廠......
一九六一年的兒童節快到了,5歲多的小男孩在小荒坡的星夜,跟隨著大人們拋豆、種玉米,黃色的光與土地融為一色,那手電筒是虎頭牌的。
多少年后才明白,此刻,正是人們經常念叨的“苦日子”......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史稱“三年困難”時期,有關資料和評述浩如煙海。讀起來讓人心頭沉重,不忍細閱!那些宏大的敘事。枯燥的數字,記不住,也不想記!在瀏陽三中上學的時候,有天和班上同學陶本順聊起往事,他家在瀏陽河畔的山邊。古港公社聯溪村,那里建起丁欄河壩,河邊沙州肥沃的稻田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在談到過苦日子的時候,他大伯上桌吃飯,未吃幾口突然從椅子上往地上一倒,家人扶他時,看到地上還掉有幾顆糧食,他用力抓著往口里塞,可想餓到什么程度!咽著,咽著,再沒起來......一陣沉默,往事并不如煙,想起了一部紀錄片的名字“我們一起走過從前。”
多遠的歲月是“從前”?誰也說不清。
在廠幼兒園里,宿舍區的樹蔭下,嬉笑的小伙伴們總愛唱著那首沒完沒了的童謠:“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洞,洞里有個狼—郎咯利咯郎。”笑聲蕩開,連風里都飄著快樂......
湘鄉位于湖南省中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周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縣城西郊的湖南鐵合金廠,始建于1958年,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冶金部直屬企業,。占地115萬平方米,擁有大中型電爐16臺,120米高樓一座。其產品有硅、錳、鉻、鈦、磷等三十多個品種,年產能30多萬噸,主要滿足國內鋼鐵生產需求,是國內品種最齊全的大型鐵合金綜合生產企業。直通廠里的鐵路專線連接著外面的世界......
工廠大,車間是禁區,小朋友不準進去,廠俱樂部一到節假日,唱歌、跳舞、乒乓球熱鬧非凡,夜晚燈光球場經常有比賽,一個漂亮的遠投命中,觀球的人群立刻爆發出喝彩,我們奔跑著也跟大人們一起吶喊。
離家屬區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水塔,走過一片開闊的草坪,旁邊還挨著兩口大小不一的水塘,有時候我會站在那發呆,望著遠處的305廠出神—陽光下,銀白色的金屬管道泛著反光,白色的煙霧緩緩開騰......聽說那里是鋁廠,從未去過,不知好玩不......
初秋的一個星期天,陽光和煦,父親約兩位叔叔去爬塔子山,我很興奮,早就想去了,玩耍時,上學路上,抬頭一望,就能看到那寶塔,聳立在山顛,默默地注視著我們,也仿佛在遙遙招手......沿著小路,田埂小徑前行,金色的稻浪在風中沙沙作響,小土坡旁有幾戶青瓦土墻的農家,房檐下還掛著幾串紅辣椒。行至漣水河畔,只見河水清悠,能看到河底卵石上的紋路,河坡畔細長的茅草在風中搖擺,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在青草叢中,呼吸里有樹葉谷穗青草的淡香,對面河坎鋪滿雜樹綠枝,后面也是一片金黃的農田連接到山邊......
“哎,劃船過來喲”“噢,要過河呵,”我們雙手合成喇叭形狀喊著!渡船工劃著槳,緩緩搖來。觸景生情,也許父親想起了資水河畔的故鄉——安化江南。在等船時,哼起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兩位叔叔也跟著唱起來,那旋律順著河風流水漫向遠方......
老船工的木漿劃開碎銀般的河面,船像片柳葉飄來,扶著小木船的船幫,我坐在橫著的木板上看水流在船底織出變幻的波紋,小船先順流而斜下幾十米,打個彎,再劃向對岸.....我在想,為什么不直接劃到對岸呢?
后來才懂得,河水的阻力和流動,是不能直達的,這恰似生活的隱喻,抵達往往需要迂回的智慧。
船靠岸后,我們一行走過一片金色田垅,山就在眼前,沿著蜿蜒的小徑向上攀登,山坡上遍布著低矮的灌木與野草,星星點點藍色、黃色、紅色的野花零落其間,藤蔓在枝椏間肆意攀援,自由生長。山路還遠處忽見一蓬“糖記阿”,(學名金櫻子),不由駐足打量,那帶刺的果實青黃相間,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光澤,左瞧右看,想摘又怕刺,如果長在其他地方,可摘點放在鞋底蹉幾下,磨平刺,水洗洗,清掉里面的籽,香甜的滋味是小伙伴難得的美味零食。轉兩個小彎,又看到一蓬,還有幾顆金黃熟透了的,真想嘗試,“快點走”,聽到呼喚聲,吞兩下口水,跟著趕緊往上爬,登上山頂,回頭一望,豁然開朗。俯瞰四野,大地遼闊,綠樹掩映的農舍星羅棋布,淡綠淺黃的農田層層疊疊。遠山含黛,工廠的煙囪勾勒出向上的線條,漣水河像藍綠多姿的飄帶繞城東去……。
山頂上,大家這邊看看,那邊指點,鐵路、城區街道、園藝場、半工半讀學校、東山書院,毛主席少年求學的地方……
晴空極目,這就是童年里的“錦繡河山”,生機盎然的——湘鄉。
懷著好奇、敬意,走近寶塔,據記載,這塔始建于南宋時期,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為紀念湘鄉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湘鄉人王容在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中狀元,是南宋時期著名的學者和官員,曾任議政大夫禮部侍郎……
文塔在歷史上多次重修,清康熙乙酉年間,同治末年,光緒四年,以及近代曾國荃都曾主持修繕,是湘鄉城的標志性建筑。
繞著塔身徘徊,只見塔基巖石上長著綠色的苔衣,由下而上塔層逐漸收小,每層間隔邊緣有飛檐,小樹和野草在那生長著,斑駁的青石磚縫里還縵出淡黃青紫的藤條。細看塔的邊際還留有鳳鈴的痕跡。
微風乍起,突然發現它底邊的細泥沙隨風而動,小顆粒的泥沙滑下來,粉末狀的塵土留在上面,撲上去,滑下來,如此循環,看的入神,樂在其中……
起風了,塔上的秋枝彩葉長藤起舞,風化的磚石與蒼天對望。
遐想,古塔也有寂寞的時光……
作者:王 維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湘源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