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4月2日22時04分在日本九州島附近海域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由于震源較淺,地震引發的震感可能比較顯著。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兩天日本還在預測超級大地震,沒想到6.2級地震這么快就來了。日本氣象廳緊急發布了海嘯警報,更令人驚恐的是,震中附近150公里范圍內分布著3座核電站。
地震發生后,九州電力公司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對鹿兒島縣川內核電站進行全面檢查,該核電站曾經在 2023 年因為冷卻系統故障停運,這次地震后周邊居民向媒體表達了安全憂慮。而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表示,目前沒有監測到核輻射異常數據。不過,盡管這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是日本政府近期發布的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風險評估顯示,未來30年該區域發生8級以上地震的概率高達80%,可能導致近30萬人死亡及292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
其實翻看過去五年內的地震記錄,震中周圍200公里的區域并非“安寧之地”。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內,這一帶發生了11次3級以上的地震,其中最強的一次發生在2024年8月8日,震中距離這次地震約75公里,震級為7.1級。通過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九州島周圍地震頻繁,甚至可以說,地震活動已經成為了當地人生活中的常態。
而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地震發生,原因很簡單,它處于多個地震板塊交界的地帶,這讓它成為了地震頻發的“熱土”。不僅如此,從板塊運動角度看,九州地震與南海海槽地震都是菲律賓海板塊運動的產物。這種加速運動可能預示著板塊整體進入新的活躍階段。而這次日本九州島海域附近發生的地震無疑是給大家拉響警報,因為這些現象通常被視為大地震的前兆。面對這種地質困局,傳統的防災體系已經不足以應對。需要建立跨區域的立體監測網絡,在九州至南海海槽之間部署海底地震儀陣列,實時追蹤應力傳遞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