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花300萬買的100㎡的房子,實際室內面積只有72㎡,相當于花了85萬買樓道、電梯井,甚至小區樓市的花盆都是幾萬塊一個,想到這些,整個心情都不好了…”
杭州的@唐先生說道。
不過從2025年開始,這種憋屈將成為歷史!今年到現在,已經有接近30個城市打響了取消公攤第一槍。
這個消息讓全國1.2億已經購買房子的業主興奮不已,他們高興的原因——政策明確要給老業主補償了!
.01
公攤面積早該終結了
有資料顯示,全國高樓層住宅的公攤面積普遍在20%-30%,但實際上,很多人購房的公攤面積遠超過想象。
河北的鄭女士,購買的房子建筑面積73.96㎡,實際上的面積只有40㎡;
青島市的李女士,房子建筑面積110.25㎡,找驗房師測量后才發現,實際居住面積只有61㎡。
還有同小區的姚女士,購入一套復式上下樓160㎡的房子,套內面積只有90㎡…
更扎心的是后續支出,因為物業費、取暖費都要按照建筑面積計算,所以買了房以后,短短幾十年,很多人多掏了大幾十萬。
如今,越來越多城市開始明確,房價從“建筑面積”切換成“套內面積”計價,很多人開始高興,這是不是意味著從此以后新房的價格將要降下來。
實際上,關于價格變動,可以看看重慶,早在2002年,重慶就已經開始試水取消公攤,結果大家發現,房子總價并沒有發生變化。
以前按建面,100平米的房子賣200萬,現在按套內面積,80平米的房子依舊總價200萬。
.02
已購房補償,終于給出答案
首先很明確的告訴大家,已購買房子,簽署的合同不可能重新再來,所以這一部分公攤面積多掏的錢是不可能退的。
而且如果全國都退公攤款,起碼要數萬億資金,開發商和政府都扛不住。不過后續的物業費和取暖費,未來應該會全按套內面積收。
比如一套公攤25%平米的房子,原來100㎡,每月物業費200塊,以后按75㎡,一年省600元,30年就是1.8萬。
另外,部分試點城市還加碼了新的福利,比如衡陽老業主置換新房,契稅減免最高達50%;
張家口各老舊小區優先裝電梯、修花園,房子的價值得到提升。
還有的開發商甚至推出了感恩計劃——購買精裝現房,贈送60年物業管理費,算下來抵掉了一大半的公攤支出。
還有的樓盤,號稱“用科技補償面積”,直接給老業主免費升級,智能鎖進水系統……
雖然這些操作都不是真金白銀的退錢,但起碼讓買了房的業主心里稍微平衡一點。
.03
二手房市場巨變來了?
隨著各地取消公攤面積的消息落地,二手房市場也發生了巨變。
比如深圳有中介朋友說,同地段兩套房,按套內計價的新房單價五萬,按建筑面積計價的二手房掛牌價自動換算成3.8萬,反而迎來了大批需求。
有的小區老業主甚至集體請撤回公司重新測量套內面積,把得房率從68%改到了81%,掛牌價瞬間漲了10%以上。
可見,取消公攤以后,讓市場買賣也變得更加透明了。
但是也別高興太早,公攤面積取消以后,也有不少業主繼續按照建面進行物業費繳納,一年算下來,多掏三四千塊。
還有的三四線城市樓盤,表面上切換成套內計價,但公攤成本卻漲價到了精裝修里面,每平米多收1200。
所以,有些人總能想到各種辦法,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一定得擦亮雙眼。
有機構測算,如果全部按套內面積繳納物業費,那么,這一措施就能為購房者每年省下200億物業費,減少30%的房產糾紛。
而對于已經買了房的業主來說,雖然拿不回真金白銀,但起碼告別了為“空氣”買單的荒誕。
你說是不是?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