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還是沒忍住,下決心要搞六代機。
他明顯被咱們的六代機刺激了,繼去年12月的首飛,咱們又從3月17日開始密集試飛,于是,川普在21日宣布也要上馬F47。
也不是非要說川總壞話,但他這個決定確實不合適。
這話不是我說的,而是美軍說的,他們去年研究了好幾個月,最終在7月份暫停了六代機項目。
原因也不復雜,這玩意太貴了。
近些年,美國在武器研發上染了個壞毛病,先報個低價,等國會通過后,再一路加錢,從設計到制造都得加,使得幾乎所有項目都大幅超支。
F47同樣不能幸免,也是個超支嚴重的項目,即使按保守估計,單機造價也將高達3億美元,是F35的3倍!
這種高價,就算鈔能力逆天的美軍,看到也只能流淚,他們以前被坑過好幾次,B2轟炸機、朱姆沃爾特驅逐艦,都是買不了幾個就買不動了,至今沒達到預期戰斗力。
美軍覺得不行的項目,川普卻要強行上馬,底氣從哪來的?
難道有了新設計方案,成本大幅降低了?不可能,短短8個月,誰也沒這本事。
那就是川總解決了錢的問題,給F47項目弄了幾千億美元。
川普是總統嘛,錢的事不好猜,不過咱也沒必要猜,只要美國能上六代機項目就是好事。
這是足以改變中美兩國國運的大事件!
話說成這樣,是不是夸張了?
一、越來越像蘇聯
要是說一款飛機能改變兩個大國的國運,肯定是夸張了,即使六代機也做不到。
但錢可以!
前邊說了,美國沒上六代機的原因,是因為貴,換個說法就是缺錢。
這要擱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美帝啥時候缺過錢啊?
前幾年的福特航母、朱姆沃爾特大驅、濱海戰斗艦,不管設計方案咋樣,毛估估能行,直接就開干了。
但美帝現在也不行了,缺錢,要不馬斯克大裁員呢,更壞的消息是,沒錢,川總還要硬上!
這就麻煩了,當年的蘇聯也是這樣硬上的,為了和美國搞軍備競賽,經常把GDP的20%花在國防軍工上。
軍事投入不僅費錢,還經常是純投入,無法形成利潤,一旦運轉不暢,整個國家就會陷入缺血狀態。
蘇聯熬到1985年,國防開支已經占到財政支出的40%,國家方方面面都缺錢,民生物資匱乏,老百姓買個面包,都要排隊幾個小時。
這日子還咋過?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多,但軍備競賽很可能就是,壓垮帝國的最后那根稻草,而走到這一步,失控的臨界點就是“沒錢還要硬上”。
大家看看現在的美帝,是不是也到了這個臨界點?
不過,不少人估計還是會有疑問,一個F47大不了浪費幾千億美元,至于拖垮美國嗎?
一個六代機確實不至于拖垮美國,但它的上馬是個標志,標志著川總的心態亂了——他連六代機都忍不住,那要干的事可就太多了!
二、要補的課太多
道理很簡單,美國的戰斗機并不弱,補短板的話,還輪不到它。
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就沒幾架,還沒正式上崗,中國雖然有了殲20,但數量和F22、F35差得還有點多。
六代機方面,我國的殲36、殲50也只是剛試飛,最后能不能搞成、啥時候能搞成?還是未知數。
所以,美國空軍仍保持著一定優勢,沒那么急,真正鬧心的是下邊這些:
海軍方面,中國055型大驅裝備鷹擊21反艦導彈、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都是美國沒有的寶貝,去年單艦就逼退了美國的航母艦隊。
今年又南游澳大利亞一個月,美軍一聲都沒吭。
而美國最新的驅逐艦DDG(X),2032年能服役就謝天謝地了,就這設計上還抄了055作業,抄還沒抄全,垂發單元只有96個,火力差了一截。
空軍方面,高超音速導彈一直是美軍的心病,中國的東風-17已實戰部署了,美國的AGM-183A卻連續三次試射失敗,進度落后至少5年。
陸軍方面,大型合成旅就不說了,像機器狗、單兵無源外骨骼這些裝備,小是小了點,卻能明顯提高一線人員能力,中國目前已經開始發揮戰力了,美國的同類產品還不知道在哪里。
這還只是部分例子,讓美帝鬧心的還多著呢,總之一句話,按美國的研制效率,這些裝備隨便就是幾百億、上千億,甚至是幾千億美元的項目。
美國有優勢的戰斗機都不能忍,這些欠賬的裝備更不用挑了,全部都得搞,這不就是妥妥的軍備競賽嘛!
這肯定不是川總的本意。
要知道他的偶像是里根,一手策劃了軍備競賽,對軍備競賽的利弊,實在太清楚了。
里根的軍備競賽,軟件勝在經濟全球化,硬件勝在工業和技術優勢。
但現在的中國,工業能力、世界貿易都比美國強大,最近幾年更是連國防技術也追了上來,軟硬都不差,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
川普心里清楚,現在和東大搞軍備競賽,無異于自尋短見。
所以他上任之初,一直想和中俄一起削減國防,甚至還想核裁軍。
看中俄實在沒啥回應,川總干脆自行宣布:每年削減8%的國防預算。
這是自罰三杯呀!
態度是真好,美帝縱橫江湖幾十年,從沒這么謙虛謹慎、嚴于律己,不過大伙不要上當,一定要注意個細節:
川普削減國防是2月中旬的事,宣布上馬F47是3月中旬,短短一個月,發生了什么?
讓川總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三、就是裝,也要裝出來
事情的起因有點搞笑,川普上任以來,一直讓馬斯克搞裁員,裁員總要有個理由,于是就各種查,看看費用使用合理不,工作產出咋樣。
查到國防部時,卻意外發現F22、F35的數據造假,發動機性能比公布的低了一大截。
大伙可能不知道,五代機之所以叫五代機,必須滿足4個標準:隱身性、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超信息化感知。
其中的第2、第3項都和發動機有關,如果在發動機上造假,那F22、F35還是不是五代機就成了問題。
這事的熱度被壓下去了,但從各方的態度看仍然不樂觀,多個西方盟友叫停了F35的采購。
美國空軍雖然沒有停止采購,但前文說了,川普的表現也很反常,硬上F47非常不合理。
尤其川總是個性情中人,著急忙慌的上馬F47時,臉上滿滿的都是心虛,直接暴露了美國的底牌。
這就麻煩了,對美國來說,暴露底牌比造假還要命。
為啥這么說呢?
兵者,詭道也,虛虛實實本就是大國博弈的常態,“造假”本身不是事,F22即使不是五代機,也不妨礙軍備競賽的勝利。
F22是1981年立項的,1986年試飛,這段時間正是蘇聯走向崩潰的最后幾年,看到美國的五代機快出來了,難免一通亂操作,浪費了大量資源。
不夸張的說,蘇聯如果死于軍備競賽,那F22就是最后補刀的。
可見,大國間的軍備競賽,占領科技高地能給對方巨大壓力,不管是造假還是吹牛,這個高地一定要占住。
這不是面子問題,而是高級戰術。
這話聽起來抽象,但道理并不復雜,我再說兩句,大家一聽就明白:
大國的霸權往往是個體系,尤其到了今天,經濟全球化、金融化程度很高,想讓霸權體系跑起來,必須要有個前提,就是別人打不過你,打不過才甘心被揩油,對吧。
所以,再復雜的霸權體系,都是植根于軍事霸權。
而軍事霸權的建立,一種是打出來的,第二種是裝出來的。
靠武力打出來好理解,但這東西還能裝出來?
能,因為二戰后,美蘇都是專挑弟弟打,武器性能摻點水,一般也看不出來。而美蘇之間又不會真打,所以,蘇聯才被F22的假性能給忽悠了。
可見,造假本身不是問題,關鍵是要讓全世界都相信“你是最好的”。
對美帝來說,維持霸權就像造神,其關鍵就是:神是不可以流血的,神也是不可以落后的。
就像胡塞是“絕對不可能”打到美國軍艦的,就算打到也不會承認:
甲板爛了,那就是貨輪撞的;大黃蜂艦載機被擊落,那必須是被自己誤傷的。
面對胡塞,美帝必須是金剛不壞之身,一滴血都不能流。
而面對東大,美帝必須在技術上遙遙領先,一點落后都不行。
這是一個局,美國必須要撐住。
問題是,東大不停地往前戳,這個局眼看就保不住了!
四、陷入戰略焦慮
我國開始上壓力,是去年9月的事,東風31飛了一萬多公里,準確命中目標。
不少人開玩笑說,這是給9.24的“金融組合拳”保駕護航,這說法挺有道理,試射之后的五天,我A竟然大漲了600多點。
不過,東風31是洲際導彈,國之重器,試射的意義非比尋常,上一次洲際導彈的“全射程”試射,還是1980年的事。
也就是說,這是44年來的第一次,這一射,顯然不止金融保駕這么簡單,而是要開啟歷史新篇章。
果不其然,臨近年尾,我國來了一波新武器巡展:
11月8日,殲35A參加航展,多次飛行表演;
11月18日,殲35配合福建艦海試;
12月15日,鳴鏑19高超音速飛行器首飛,最大速度可達7馬赫,2分鐘;
12月26日,六代機殲36、殲50首飛;
12月26日,空警3000首飛,裝備數字陣列雷達,具備探測F22、F35的能力;
12月27日,兩棲攻擊艦076“四川艦”下水,電磁彈射+全通甲板,單艦可搭載40架“攻擊-11”無人機,開辟“無人機航母”新戰法。
12月27日,艦載攻擊無人機GJ15首次公開露面;
12月30日,紅旗19成功中段反導,射高達600公里,遠超美國的薩德。
這些武器的性能都能達到、甚至超過美國的水平,尤其是黑體字標的那幾個,雖然還只是研制過程中,但按我們的做事效率,一旦在起跑線領先,美國毫無追上的可能。
美帝不是要保持科技的領先嗎?
我們一改往日作風,把新裝備拿給全世界看,就問你跟還是不跟?
武器還不是最麻煩的,畢竟軍事新聞比較小眾,很多人注意不到。
但要說到登月,全世界吃瓜群眾可就來勁了。
我國的嫦娥6號,不僅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著陸,還帶回了月壤;明年計劃再去月球的南極轉轉,看看有沒有水。
2028年,計劃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比空間站又進了一步;
2030年,計劃實現載人登月。
咱工作風格就是這么穩健,一步一個腳印,反觀美國就比較隨機,弄了個月球探測器,先是失聯、后來著陸時又翻了車:
真讓人看不懂,連個探測器都站不穩,56年前,是怎么把大活人送上月球的?
說起大活人,又不得不說去年,美國把兩個科學家送上天,計劃去8天,結果技術故障下不來了。努力了幾次都搞不定,只能一次次推遲,最后拖了286天才回來,其中一個人下來都不會走路了,作孽啊。
看到沒,武器不行還能裝一下,太空、登月項目關注度太高,全世界都瞪大眼睛盯著呢,再打幾次臉,美帝真沒法混了。
所以,當我國推出載人登月計劃后,美國也只能跟進,而且要在2027年登月,必須趕在中國之前上去。
大伙有沒有覺得眼熟?
嗯,當年美蘇的“太空競賽”也是這個節奏。
從1957年開始,蘇聯連續搞出人造衛星、月球探索、載人航天的三大里程碑,壓得美帝抬不起頭。
連他們自己都開始問,“美國還行不行?”,直到1969年,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才算喘了一口氣。
之后蘇聯又造出了空間站,美國則弄出宇宙飛船…可以說直到蘇聯解體,這場競賽都沒停過。
如今蘇聯不在了,作為僅存的超級大國,美國再一次陷入焦慮,又和我們飚上勁了!
五、美國底氣:印鈔+工業大國
美國這么來勁,是被自己霸權逼的,必須證明自己拳頭大,美元好用。
而我們并不想搞什么軍備競賽,我們發展的目標,不是為了干掉誰,而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但作為數次沉淪,數次復興的民族,我們也知道:只有力量才能保住財富。
贏了朝鮮戰爭,才有了新中國后來的發展,贏了越南戰爭,才有了中美建交和后來的改開。
和平時期也不輕松,1980年試射了洲際導彈,改開才能平穩進行;去年又是洲際導彈,給9.24“金融組合拳”保駕護航。
如今,金融戰還沒結束,灣灣還沒收回,美帝如果不知分寸,那我們也樂于用各種手段消耗他們。
這話題說起來就收不住了,不過今天既然聊軍備競賽,就先不發散,先把這個說透。
前文說了“美國能用軍備競賽拖死蘇聯,軟件勝在經濟全球化,硬件勝在工業和技術優勢。”
如今,全球化不用說了,川總搞的就是逆全球化,要和全世界打關稅戰,我國則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
技術優勢范圍太廣,說不太清楚,就說國防軍工的技術吧,中美半斤八兩。
那么中美決勝就在工業上了,這說法并不新鮮,很多文章都說過,但基本都是從工業產值,和美國產業空心化說的。
這些說法都是對的,不過,有兩個問題卻容易被忽視:
第一,美國工業并不弱,他仍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真到了存亡之秋,他是可以暴兵的。
第二,蘇聯死于缺血,美國卻可以無錨印美元,韌性比蘇聯大得多。
現在的美國確實也缺錢,但真要是逼急了,他是可以無錨印美元的。
那怎么辦,怎么贏下軍備競賽?
六、軍備競賽的秘訣
兩個大國又不可能真的打起來,想贏下競賽,只能指望耗死對方。
美國可以印鈔,我們又不行,去年辛辛苦苦靠貿易賺了9800多億美元,美國3個月就能印出來。
莫慌,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軍民兩用。
這其實不是新鮮事,當年美國也印不了多少美元,能贏蘇聯,靠的就是軍事技術民用化。
比如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軍轉民后直接催生了兩大行業的誕生,孕育出英特爾等一眾巨頭,商業回報巨大。
另外,GPS、互聯網都誕生于軍事用途,最終也帶來摩托羅拉等一大批巨頭。而美國把阿波羅計劃的數萬項專利開放給民用,直接誕生了微波爐、CT掃描儀等產業。
今天的美國,已經不復當年之勇,產業空心化非常嚴重。
不過,對空心化的危害,很多人卻沒說到點子上,空心化并不妨礙暴兵。
原因很簡單,真逼急了,美國花錢砸軍工,只要利潤超過金融業,自然有大把資本去搞軍工。
產業空心化真正的危害在于:無法軍轉民,或者說技術沒法落地,產生不了利潤。
典型的就是造船業,美國有7家船廠,4家依賴軍方訂單,全行業很少做民船,2024年只生產了28艘民用船只,總噸位1.2萬噸,平均只有428噸,這是擺渡小艇吧。
這種體量能有什么利潤,何談造血功能。
而中國的造船是啥情況?
2024年中國造船業產值6270元,市場占有率55%,手持訂單量占世界63%,出口額420億美元。
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國攻克了LNG的技術,去年已經搶下全球70%的LNG訂單,單價高達2.3億美元,這說明我國的造船,不是靠低價搶單子,是技術真的提升了。
而造船技術的提升,離不開我國近些年軍艦的大發展,是典型的軍民融合案例。
類似的還有大飛機C919。
自從用上運20的3D打印技術,鈦合金框架質量提升了,成本卻降低了40%;而C919的航電系統,源自殲20的“廣角分布式光電系統”。
目前C919手持訂單已超過1500架,隨著國產化率的提高,今年的產量將大幅提高。
船舶、大飛機和汽車類似,產業鏈非常長,拉動經濟的力量很強,將極大提升我國的造血功能。
我國的工業體系太全了,任何一項軍事技術的轉化,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控陣雷達技術催生了“野豬預警系統”,就是網上段子說的“相控陣雷達打野豬”,僅四川一省就部署了2000多臺,創造了50多億的產值。
江西把退役的預警雷達,改造成“智慧農業監測站”,農作物損失率下降了17%。
翼龍10無人機的技術衍生出“極飛農業無人機”,占據了全球植保市場60%的份額。
這些案例是不如船舶、大飛機那么耀眼,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而且架不住數量多,多到數不勝數。
只要有了利潤,就有了造血功能,這就像永動機一樣,生生不息,今后再也不怕在軍工上砸錢了。
這才是我們軍備競賽的致勝秘訣,有了永動機,還怕和美帝耗下去嗎?
其實美帝并不能無限印鈔,只不過耍賴拖一下罷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要不美元為啥在1971年崩潰了呢…
哎,軍備競賽還真是難辦,不跟吧,霸權崩盤;跟吧,美元崩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