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島內媒體披露,4月3日清晨6時47分,一架美軍軍機自西太平洋海域進入臺島南部屏東縣恒春鎮外海24海里毗連區,大陸軍機迅速攔截,并通過無線電警告:“美國軍機,你已進入中國臺灣24里區域,你的意圖是什么?”
面對解放軍的警告,美軍機仍然嘴硬回應稱:“我正在國際空域依照國際法進行任務。”然而,解放軍立即駁斥這一說法,并采取行動進行驅離。
此次事件釋放了兩個重要信號:
其一,解放軍的警巡區域已經推進至臺島24海里毗連區上空,這意味著解放軍可以通過空中巡邏手段大幅壓縮臺軍升空反應時間,甚至形成對臺軍戰機的“貼身監視”態勢,進一步降低臺軍的戰略縱深。
其二,面對解放軍的強硬態度,美軍機雖然有挑釁意圖,但最終仍未敢真正進入臺海上空,顯示美軍在實質對抗中有所忌憚,這也說明,美軍在臺海問題上,實際的行動能力已被大陸戰略布局所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美軍近期首次在臺海周邊遭遇解放軍攔截。
4月2日,美軍一架RC-135W戰略偵察機曾在臺島北部空域與解放軍殲-10C戰機遭遇;同日下午,一架P-8A反潛巡邏機和一架E-3預警機也曾靠近臺島東部海域。
同一天,美軍另一架P-8A反潛巡邏機更是飛抵高雄以南的巴士海峽,但這些美軍機在面對解放軍日益嚴密的空中封鎖時,均未敢真正進入臺海。
顯然,美軍的頻繁試探意在測試解放軍的反應速度和底線,但從結果來看,解放軍的應對迅速且堅定,美軍并未占到任何便宜。
事實上,出現這樣的情況實屬意料之中。此次解放軍圍島演習規模空前,東部戰區空軍梯次出動數十架次殲擊機、轟炸機,形成南北夾擊態勢,并在臺海中部構建強大火力封鎖線。
同時,干擾機、加油機提供戰場支援,預警機全程指揮引導,空中編隊與海上艦艇及地空導彈部隊緊密協同,全面演練區域拒止和精確打擊。
最引人注目的是,轟-6K轟炸機此次罕見掛載鷹擊-21反艦導彈現身。這一場面在此前的圍臺演習中從未出現。
鷹擊-21被外界稱為“航母克星”,其創新構型融合了彈道導彈的高速突防能力和巡航導彈的精確打擊特點,具備“打水漂”彈道及橫向機動變軌能力,使攔截難度大幅提升。
美媒《海軍新聞》曾坦言,美軍現有反導系統幾乎難以有效攔截這種導彈。
更重要的是,空射型鷹擊-21的射程估計高達2000公里,能夠覆蓋整個臺海及周邊海域,不僅對臺軍防空系統形成強大壓制,還對美軍介入臺海局勢構成重大威懾。
此外,此次演習還出動了航母山東艦、055型驅逐艦、殲-20戰機及東風-17導彈,演練海空封鎖、精準打擊及重要航道控制,并模擬切斷臺灣的外部補給線。
據臺媒報道,原計劃于1日停靠高雄港的天然氣運輸船因軍演不敢靠岸,島內能源供應已受到一定影響。
賴清德上臺后,持續推動“倚美謀獨”,幻想通過“美臺軍事勾連”換取所謂“安全保障”,但現實卻一再打臉。
此次美軍機被攔,足以說明美軍對臺海局勢的實際控制力正在減弱,而解放軍的戰力提升更是讓“臺獨”分子看清現實:美軍并不愿意、也無力為“臺獨”勢力“拼命”。
而且,解放軍的反介入能力已經達到讓美軍難以輕易插手的程度。
總的來說,此次美軍機強闖臺島被攔,表明臺海局勢的主導權已逐步向大陸傾斜。對于民進黨當局而言,賴清德若仍幻想“倚美謀獨”,只會讓臺海局勢更加緊張,只會讓臺灣省民眾連帶著付出更大代價。
解放軍的演習已清晰釋放信號:“臺獨”沒有出路,美軍也護不住他們,認清現實才是唯一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