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特朗普聲稱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面臨不同尋常的威脅,這種威脅“源于美國以外的主要貿易伙伴的國內經濟政策和全球貿易體系的結構性不平衡”。
對此,特朗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與此同時,特朗普簽署了兩項行政令:
一項行政令是對所有國家/地區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清單”,該關稅措施將于4月5日生效。
另一項行政令是對美國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地區,在10%基礎上加征更高關稅,即“更高關稅清單”,該關稅措施將于4月9日生效。
對于后一項行政令,特朗普還特地展示了一張海報,列出了對主要國家/地區加征的關稅稅率清單如下:
特朗普海報上所列“對等關稅”清單
10%稅率檔:
-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爾、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
-沙特、阿聯酋、土耳其、埃及、摩洛哥
-新加坡
15%-20%稅率檔:
挪威(15%)、以色列(17%)、菲律賓(17%)、尼加拉瓜(18%)、約旦(20%)、歐盟(20%)
21%-30%稅率檔:
科特迪瓦(21%)、日本(24%)、馬來西亞(24%)、韓國(25%)、印度(26%)、哈薩克斯坦(27%)、突尼斯(28%)、巴基斯坦(29%)、南非(30%)
31%-40%稅率檔:
瑞士(31%)、印度尼西亞(32%)、中國臺灣(32%)、中國大陸(34%)、泰國(36%)、塞爾維亞(37%)、孟加拉國(37%)、博茨瓦納(37%)
41%-50%稅率檔:
緬甸(44%)、斯里蘭卡(44%)、越南(46%)、馬達加斯加(47%)、老撾(48%)、柬埔寨(49%)
特朗普當天還宣稱:
“今天,是美國的‘解放日’。”
“這是我們的獨立宣言。”
“如果希望你的關稅稅率為零,那么你就應該在美國生產商品。”
補充說明兩點:
一是“更高關稅清單”沒有加拿大和墨西哥,這是因為此前美國已經對加墨兩國很多商品征收了25%關稅,本次就“豁免”了。
二是對一些特定的商品,如鋼鋁、銅、汽車及零部件、藥品、半導體、木材、黃金、啤酒、能源、和“美國無法獲得的某些礦產”,不受本輪美國加稅政策的約束。對這些商品,美國可以選擇不加征關稅或優惠關稅,也可以選擇額外加征關稅。
對我國來說,特朗普政府在2月4日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關稅,在3月4日又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關稅,本次再次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征34%的關稅,疊加此前已實施的25%關稅(301條款)。這樣計算下來,目前我國出口至美國商品的綜合稅率已達到79%(部分商品稅率更高)。
特朗普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言:
“關稅是字典里最美麗的詞匯。”
其實,特朗普聲稱的“對等關稅”,極其狹隘。
-他只說美國貨物貿易逆差,卻不說其服務貿易順差。
-他只說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卻不說其資本項目順差。
根據WTO統計,按加權平均關稅水平,美國為2.2%(最惠國關稅率3.3%),日本為1.9%,歐盟為2.7%,中國為3%,加拿大為3.4%,墨西哥為3.9%,越南為5.1%,巴西為6.7%,韓國為8.4%,印度為12%。
美國加權平均關稅水平與最高的印度相比,加權關稅差也沒有超過10%。而本次美國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清單”和疊加10%以上的“更高關稅清單”,遠遠超出WTO的加權平均關稅水平。
很顯然,本次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實際上是“非常不對等關稅”,是以“美國優先”為導向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行徑。
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達到1.21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4%),創下了歷史新紀錄。
-美國進口貿易額3.295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
-美國出口貿易額2.083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
美國2023和2024年進出口和逆差情況(圖源美國商務部,侵刪)
注:2024年,美國服務貿易(金融/知識產權/勞務等)順差2933億美元,貨物與服務貿易合計逆差總額為9184億美元。貨物與服務進口額4.11萬億美元、出口額3.19萬億美元。
2024年,美國與101個國家和地區存在貿易逆差。其中:
-美國對我國貿易逆差2954億美元(注:我國官方統計為3610億美元)
-美國對歐盟貿易逆差為2356億美元;
-美國對墨西哥貿易逆差為1718億美元;
-美國對越南貿易逆差為1235億美元;
-美國對中國臺灣貿易逆差為739億美元;
-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為685億美元;
-美國對韓國貿易逆差為660億美元;
-美國對加拿大貿易逆差為642億美元;
-美國對印度貿易逆差為457億美元;
-美國對泰國貿易逆差為456億美元;
-美國對瑞士貿易逆差為385億美元;
-美國對馬來西亞貿易逆差為248億美元;
-美國對印尼貿易逆差為179億美元;
-美國對柬埔寨貿易逆差為123億美元;
-美國對南非貿易逆差為88億美元。
美國貿易逆差國/地區排名TOP15(圖源網絡,侵刪)
美國貿易逆差從2018年的8704億美元劇增到2024年的1.2117萬億美元,六年累計增加了3413億美元。從實際結果看,美國企圖用關稅來遏制逆差的辦法失效。
與美國在貿易逆差問題上對各國強行加征關稅相比,美國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美國會有這么大的貿易逆差?
答案其實很簡單,最核心的原因是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其拿不出更多、更好的商品來出口創匯,也拿不出更多、更好的商品來供給國內市場,造成美國商品出口長期疲軟,國內日銷品和工業品依賴進口長期堅挺。
而造成美國制造業空心化的根本原因,是二戰后美國建立了軍事霸權和美元霸權,其利用軍事霸權可以通過保護之名行掠奪之實,其利用美元霸權可以通過印刷貨幣換取國外商品,在這樣的雙重驅使下,美國逐步向其他國家轉移加工制造業。
經過幾十年的去工業化,美國制造業的底子已經變成了蜘蛛網和鐵銹,想要再工業化則需要追加大量投資,這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經濟周期,特朗普本屆政府任內無法完成。還有,懶人是不容易變成勤快人的,有道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美國年度商品貿易逆差(圖源《紐約時報》,侵刪)
簡言之,美國通過搞掠奪和玩金融太好掙錢了,過上好日子成本太低,不愿意再干勞動力的活,人變懶了。
因此,美國貿易逆差是美國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特朗普通過“對等關稅”手段大打貿易戰,就是典型的“內病外治”。
歷史上,美國有過一次“內病外治”的成功案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生美日貿易戰,結果是,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問題的協議。這就是1985年“廣場協議”【其實,“廣場協議”不單單只針對日本】。
特朗普第一次上臺,想要如法炮制,但面臨的最大對手不是日本,而是東大國。
從2018年開始,中美貿易摩擦歷經七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降反增,從2017年的2370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3610億美元。
那么,在貿易結構上有沒有效果呢?
也是有的,但有解釋。
在中美第一輪貿易摩擦后,我國占美國總逆差的比例已經從2018年的47.9%降至2024年的29.8%。不過,東盟占美國總逆差的比例從11%提高到了19%(越南占比從4.5%提高了10.2%),墨西哥的占比從8.9%提高到了14.2%。
同時,我國從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降至第三大貿易國,墨西哥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加拿大位居次席。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出,從表面來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產生了影響,中國失去了美國最大進口國的地位。但與此同時,來自其他地區的進口急劇增加,使得美國總體商品貿易逆差并未出現縮小的態勢,反而進一步擴大。根據高盛分析,這些新增的進口量,很大一部分通過墨西哥、越南等國“洗螃蟹”。
問題來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對此根源性的問題就看不出來嗎?
看得出來。
下面這個表一目了然:
那么特朗普政府本次出臺“對等關稅”的真實邏輯是什么呢?
至少有三點:
一是解決美國政府的財源。當前,美國政府財政情況很糟糕,2024年美國財政赤字達到1.83萬億美元,占美國GDP的6.6%。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做過測算,他說若“對等關稅”平均稅率為20%,每年將為美國政府增加60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二是通過“對等關稅”施壓貿易伙伴,重新談判雙邊協定,換取“稅外利益”。這些“稅外利益”,更多的指向全球各國/地區的優質資產,為特朗普幕后利益集團謀利。比如韓國的造船業、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法國達飛的航運業、日韓歐盟的“軍事保護費”等。
三就是為下一步建立“北美帝國”構建基礎。這個本文不展開。
本次,特朗普政府出臺的“對等關稅”,把大棒掄向了全世界,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諸多國家/地區都表示將采取反制措施予以回應。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特朗普政府這一輪全面關稅措施,將為美國豎起新的貿易壁壘,試圖通過單邊施壓重塑有利于美國經濟霸權的全球貿易規則,沖擊數十年來塑造全球秩序的貿易自由化進程。
美國CNN將此視作:
“二戰以來全球貿易最根本轉變的標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