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背后錯綜復雜的關系冗余變現解決資金占用問題
通過出售虎林方圣股權,珍寶島藥業將冗余品種變現
日前,珍寶島(603567.SH)發布公告稱,已將全資子公司虎林市方圣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已更名為“哈爾濱市方圣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方圣醫藥”)100%股權轉讓給黑龍江和暉制藥有限公司(簡稱“和暉制藥”),交易價格為4.25億元。
這是一次補充披露,早在2023年6月,珍寶島就已經喪失了對方圣醫藥的控制權,相關交易于當年8月完成,只是付款速度緩慢。最新公告顯示,交易對方已按協議約定,于2024年將全部轉讓款支付完畢,珍寶島藥業也順利將一批無法自主生產銷售的獲批品種成功變現。
鈦媒體APP梳理發現珍寶島、亳州漢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亳州漢康”)和哈爾濱展邦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展邦投資”)之間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相關資產也曾經在上述公司之間流轉。
先來看本次交易對方和暉制藥,其自2016年成立至今被多次轉手,目前控股股東為亳州漢康,并在2023年短暫成為珍寶島孫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2023年1月珍寶島子公司哈爾濱珍寶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珍寶”)成為和暉制藥的控股股東,但短短2個月后和暉制藥便重回亳州漢康懷抱。
有意思的是,2022年11月,亳州漢康才從展邦投資接過和暉制藥控制權。也就是說,哈珍寶當時從亳州漢康手中拿到的和暉制藥控制權時,亳州漢康入主和暉制藥也才不滿兩個月。
而展邦投資與珍寶島的關系更為密切。
2016年9月,珍寶島藥業以2887.94萬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黑龍江金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九股份”)股權悉數轉讓給展邦投資,約兩個月后,金九股份便設立了和暉制藥。2018年6月,金九股份將和暉制藥控制權轉給展邦投資。
除此之外,展邦投資與珍寶島藥業的緊密關系還有其他佐證。
2022年8月,展邦投資旗下的金九股份成立了黑龍江金九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九藥業”), 同年12月,金九藥業被珍寶島藥業收購,并在2024年更名為“羽迪藥業”。
幾乎和羽迪藥業成立時間相差不多,本次補充披露股權轉讓交易的主角之一方圣醫藥由珍寶島藥業設立。再看這起股權轉讓交易,為避開關聯交易,資本騰挪痕跡明顯。其中,獨立于各方資本陣營的亳州漢康扮演了關鍵的“擺渡人”角色。
大費周章也要賣掉成立不久的子公司,珍寶島藥業的解釋是這起資產轉讓是為有效回籠資金,提升資本分配效率,更好地聚焦公司發展優先事項。
實際上,方圣醫藥的成立也是為了將珍寶島藥業體系內的技術類無形資產變現。在方圣藥業成立3個月后(即2022年12月),珍寶島藥業就迅速與方圣醫藥簽署了《技術轉讓合同》,其中涉及了4款獲得批文的中藥注射劑品種,這4款產品分別為黃芪注射液(2ml)、血塞通注射液(2ml)、舒血寧注射液(10ml)、刺五加注射液(20ml)。根據約定,方圣醫藥需要向珍寶島藥業支付4.20億元的技術秘密轉讓費。
珍寶島藥業在公告中指出,此4個品種與珍寶島及子公司現有的批文屬于同品種不同規格,是公司長期未生產銷售的品規,根據藥品銷售的相關規定以及公司的產品布局,未來亦無法生產銷售。在珍寶島藥業體系內,這4個品種是公司的技術類無形資產,有價值、無價格。
隨著圣方醫藥的設立,珍寶島藥業得以將冗余品種變現。以方圣醫藥股權轉賣為時間節點,珍寶島藥業收到了1.71億元的技術秘密轉讓費,剩余2.49億元則成為債務,由接手方圣醫藥100%股權的暉制藥支付,此外,和暉制藥還需要支付500萬元的股權轉讓金額。
其實此前,珍寶島藥業就一直不遺余力回籠資金。2023年,公司處置了旗下包括方圣醫藥在內的多家公司,當年投資收益達到4.64億元,發生額比上年發生額增加4.37億元,增幅1652.10%,公司在年報中表示,主要原因系本期處置子公司確認投資收益增加所致。
不過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加劇了壞賬擔憂。因為珍寶島藥業2023年轉讓的多家公司已出表,但往來款仍未結算,導致資金占用情況嚴重。于2023年末,珍寶島藥業的其他應收款經計提后達到19.55億元,同比大增141.03%。而且透過其他應收款的賬齡結構來看,未經計提的1年以上的應收款在2023年年初、年末分別為1.62億元、7.76億元,這難免會讓市場對其壞賬的擔憂再上一個臺階。
圖源自珍寶島藥業2023年年報
透過圣方醫藥的股權轉讓后的回款操作,可以看到,公司2024年在著手解決其他應收款過高這個問題。
圣方醫藥股權轉讓交易中,和暉制藥以現金和承債方式支付交易對價,但付款并不干脆。截至2023年底,珍寶島藥業收到轉讓價款1.32億元,還剩1.22億元未結清。在2024年4月16日,珍寶島藥業與和暉制藥簽訂抵押合同,將屬于方圣醫藥的6處地上建筑物及1宗土地進行抵押,抵押物評估值1.51億元,主債權金額1.22億元。
在這一前提之下,才有了珍寶島藥業最新公告中提到的,交易對方已按協議約定在2024年將全部轉讓款支付完畢。
珍寶島藥業解決資金占用問題也是有直接可見成果的,2024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已經降至14.53億元。當然,這一金額也不低,但至少讓市場看到了公司的行動力。
珍寶島藥業曾經的收入支柱是中藥注射劑營收,隨著監管趨嚴后,公司將主要切換至低毛利的中藥材貿易業務,雖然營收規摸擴大,但隨之而來的是公司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歸母凈利潤雙位數下滑,并在2022年出現扣非利潤虧損。
2023年開始,公司重新規劃發展方向,再度將高毛利的醫藥工業業務板塊推到前線,與此同時,公司收入規模也出現了同比25.50%下滑。當前的珍寶島藥業正值又一輪業務結構調整時間節點,順勢盤活資產、整治積弊亦是調整的一部分。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曹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