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骨質疏松治療藥有哪些區別,使用藥物治療時又有哪些技巧呢?干貨全在這里!
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就是通過藥物達到治療目的,預防骨折。
骨質疏松治療藥分為三個類別: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骨代謝調節劑。
根據目前使用的藥物特征,參考國內外的證據,針對各類藥物對骨密度、椎體骨折、非椎體骨折、大腿骨近端骨折等疾病狀態的有效性,給出推薦等級,供大家參考。
表1 骨質疏松藥物的推薦等級
骨吸收抑制劑
■01.雙膦酸鹽類
Key Point:雙膦酸鹽是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的首選。
藥效作用機制:根據側鏈結構的不同分為第一代到第三代;根據側鏈有無氮原子,骨吸收抑制活性和藥理作用的機制不同,產生不同藥效;只有依替膦酸二鈉沒有確切的非椎體骨折的抑制效果。
用法用量:有周期性間斷給藥、連日給藥、1周1次給藥甚至1月1次的給藥劑型。
尤其是每周1次和每月1次制劑的使用,減輕了要求必須空腹給藥的繁雜,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表2)。
依替膦酸二鈉發揮骨形成和骨抑制作用的用量差別不大,為了防止骨石灰化,采用周期性、間歇性的給藥方式。其他的藥物(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和米諾膦酸水合物),發揮骨形成抑制和骨吸收抑制作用的用量差別很大,患者可以根據生活方式進行調整和選擇劑型。
不良反應:非典型性骨折的前驅癥狀,通常是大腿及腹股溝處等骨折部位的疼痛;對于口服雙膦酸鹽藥物三年以上或者有頜骨壞死風險的患者,建議進行侵襲性齒科治療前最好停藥3個月;再次恢復用藥的時機,建議等到確定創部愈合之后。
表2 雙膦酸鹽類藥物的用法用量
圖1 雙磷酸鹽的基本結構
■02.雌激素類
Key Point:針對患者情況,適當地選擇和使用藥物,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發揮藥物的最大治療效果。
表3 雌激素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的特點
作用機制:雌激素藥物可以抑制甲狀腺激素的骨吸收作用。同時可以促進腸管中的鈣吸收,腎臟的對鈣的重吸收,促進活性型維生素D3生成。
不良反應:如果有手術計劃等長時間臥床不動狀態,建議停藥一段時間,但停藥時間尚無定論 。
■03.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
Key Point:由于服藥安全、便利,目前推薦SERM作為骨折風險較低的閉經后女性早期的第一選擇。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對骨和脂質代謝表現出雌激素樣作用,對乳腺和子宮表現出抗雌激素樣作用,回避了女性激素類藥物最重要的問題點,又可以發揮骨吸收抑制作用。
表4 SERM藥物骨折預防效果
有效性、安全性:
①非椎體骨折的預防效果,鹽酸雷洛昔芬相較醋酸巴多昔芬有一定優勢。
②鹽酸雷洛昔芬和醋酸巴多昔芬均會增加深部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兩藥的發生率相當。
③鹽酸雷洛昔芬和醋酸巴多昔芬都會造成低雌激素癥狀如血管擴張(潮熱)和小腿痛性痙攣的發生輕度增加,發生率方面差別不大。
不良反應:預期長期不動狀態(手術、長途汽車,海外旅行長時間飛行)建議停藥一段時間。
■04.降鈣素類
Key Point:①用于骨質疏松引起的伴有骨質溶解和(或)骨質減少的骨痛病例。②疼痛改善效果出現大概需要2~6周。
降鈣素類,我們期待其緩和疼痛及提高生活質量,是骨質疏松性骨折后和椎體伴隨的骨骼變形癥狀的患者的第一選擇。降鈣素類的作用機制為通過調節中樞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水平發揮鎮痛作用,同時可以通過直接與破骨細胞的受體結合,從而發揮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不良反應偶見過敏癥狀,紅斑、丘疹等,嚴重的休克也有報道。
■05.異黃酮類
Key Point:女性雌激素樣作用,發揮骨吸收性作用和骨形成促進作用;消化性潰瘍和有該既往病史的患者要慎重用藥。
從2001年以后再無關于該藥的有效性實驗的報告,而關于其骨折抑制效果的疑問證據不斷涌現。目前使用依普黃酮治療骨質疏松的頻率比其他治療藥物要低。
不良反應:發生頻率較高的有過敏、消化道癥狀、神經系統癥狀等。尤其是有消化性潰瘍既往史的患者,可能誘發潰瘍或者癥狀加重,需要特別注意。男性乳房發育的案例也偶有報道。
骨形成促進劑
■01.甲狀旁腺激素藥(PTH)
Key Point:甲狀旁腺激素主要針對高度骨折風險的骨質疏松患者;目前作為骨質疏松治療藥物的次選。
作用機制:持續的PTH過剩狀態使骨代謝亢進引起骨量減少。另一方面,一日一次或者一周一次間歇性皮下注射,誘導骨細胞分化和抑制細胞凋亡,促進骨形成骨量增加,但是這個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表5 甲狀旁腺激素藥的用法用量
聯用療法:特立帕肽與阿侖膦酸鈉合用會減弱該藥骨形成促進作用的效果。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證明該類藥物與骨吸收抑制劑合用的優勢,暫不推薦與骨吸收抑制藥合用。
不良反應:對PTH藥物引起的惡心嘔吐,給予止吐藥支持治療;不應給與腫瘤患者使用PTH藥物。
■02.蛋白同化激素
該類藥物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臨床研究證據少之又少,使用頻率也比較低。不良反應方面,肝功能損害發生頻率約為50%,停藥后會有改善。偶有多毛、變聲等男性化癥狀發生,停藥后減輕。
■03.維生素K2
Key Point:針對維生素K2缺乏的患者;通過測定血中羧化不全骨鈣素濃度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維生素K2不足。
體內動態藥物相互作用:該藥依賴膽汁吸收,要飯后服用;華法林通過拮抗維生素K,抑制凝血因子發揮抗凝效果,故正在使用華法林的患者不得使用本藥。
骨代謝調節藥
■01.鈣劑
Key Point:給藥時要注意不同制劑的鈣含量不同;建議選擇吸收較好的有機鹽鈣劑。
表6 不同鈣制劑的鈣含量
不良反應:發生便秘是該藥減量的征兆;鈣的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上升相關,建議每次鈣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500mg。
■02.活性維生素D3
Key Point:因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降低跌倒風險,特別適用于高齡患者;與其他藥物相比,艾爾骨化醇對骨密度增加的效果和骨折預防的效果存在優勢。
表7 活性維生素D3類藥物對比
不良反應:可能導致高鈣血癥,引起腎功能不全,有必要定期監測血鈣值;注意觀察和監護惡心、嘔吐、口渴、多尿、肌無力等高鈣血癥的初期癥狀;與洋地黃類藥物合用,血清鈣濃度上升,增強洋地黃類藥物作用,易引起心律失常。
參考文獻:
[1]Fleisch H: Bisphosphonates in bone disease,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Patient,4th Ed, Academie Press,San Diego,2000.
[2]Schildcher J et al: Bisphosphonate use and atypical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shaft.N Engl Med:364:1728-1737,2011.
[3]Park-Wyllie LY et al: Bisphosphonate use and the risk of subtrochanteric 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older women. JAMA 305:783-789,2011.
[4]Rossouw JE et al: Risks and benefits of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principle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88:321-333,2002.
[5]日骨代謝誌3:93-109,1985.
[6]骨粗しょう癥の予防と治療ガイドライン2011年版,ライフサイエンス, 2011.[7]2021年質疏松癥基層合理用藥指南
本文首發:醫學界臨床藥學頻道
責任編輯: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