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黔南州惠水法院環境保護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失火罪案件,被告人吳某某在上山祭祀時焚燒香紙點燃了山林,山火在兩天后才被撲滅。經鑒定此次森林火災過火有林地面積877.6畝,法院認為被告人吳某某違反政府禁火規定,野外用火不慎引發森林火災,危害公共安全,應當以失火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判處吳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
在天氣回暖、清明之際,在野外的農事、祭祀、旅游踏青等活動增加的同時,如何有效實現野外防火、保護人們遠離森林草原火災?3月,南都記者隨國家森防指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在福建多地調研采訪中了解到,及時發現、在火情“升級”前將其遏制,是應急系統秉持的滅火原則。為實現這一目標,各地逐漸探索出了特色機制,并付出了大量人力。而隨著數字平臺、無人機等新科技應用,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也迎來了革新契機。
9成以上森林草原火災系人為,野外違規用火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2年10月,福建武夷山深處的無人區中冒起了濃煙,這是山火的前兆。福建省應急管理廳監控到了這處煙點,派出三架直升機,來回澆下百余次水,但被茂密的樹干遮擋,效果不佳。最后,撲火隊員出動,開辟出了一條進山道路,才控制了火情。
福建省應急廳事后分析,此次山中放火的“元兇”,極有可能是清晨的露珠。它們是天然的凸透鏡,聚合陽光點燃了林子。除了露珠這樣的罕見情況,也有雷擊、滾石、泥炭自燃等引發山火的案例。
近年來雷擊引發的自然火災越來越多,2024年,全國發生了113起雷擊火,占去年森林火災總起數的38.7%。但無論如何,人為因素仍是導致森林草原火災的主要原因。據應急管理部透露,總體來看,9成以上的火災是人為引起的。焚燒的秸稈、祭祀的蠟燭紙錢、燃放的煙花爆竹、隨手丟棄的煙頭......在充足的天氣與可燃物條件下,一點細微的火星就能在野外“引燃”難以想象的后果。綜合以上原因,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工作本質仍是對人的管理,而這并不容易。
福建是全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全省森林覆蓋率65.12%,位居全國首位。3月末,南都記者在福建注意到,多個地方正處于嚴防山火的緊張狀態。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每逢防火期,各地進山的主要道路都會有工作人員值守,勸導人們不要帶火種進山。此外,不少地方也在推行野外用火審批制度。
然而總會有漏網之火。“進山的路有很多條,在身上藏一個打火機也很簡單。經常有人抱著僥幸心理在山里用火,點燃枯枝,風一吹就控制不住了?!鄙鲜龉ぷ魅藛T表示,在預防方面,政府部門也在加大宣傳工作力度,讓人們了解違規用火的嚴重后果。
實際上,在野外違規用火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刑法》《消防法》和《森林防火條例》《草原防火條例》對此有明確規定。未經批準,在野外違規用火的單位和個人,要承擔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依據《刑法》會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除此之外還要承擔賠償火災造成損失的經濟責任,以及補種樹木的生態修復責任。
搭建海拔900余米的“云上境”瞭望臺,特殊時期值班守望
及時發現,在火情“升級”前將其遏制,是應急系統秉持的滅火原則。福建規定,要在天黑前控制火情,入夜后的諸多不確定性帶來了更高的安全風險?;诖?,福建各地摸索出了特色的工作機制。
古田鎮位于福建龍巖市上杭縣,森林覆蓋率86%,這里有5A級風景區,也是著名的紅色圣地。近十年來,古田未發生一起較大的森林火災。
南都記者隨古田鎮護林隊和半專業森林消防隊隊長李發祥來到了海拔900余米的“云上境”瞭望臺。據李發祥介紹,在高森林火險期和重要時段,瞭望臺嚴格落實值班制度,每日早八點到晚6點間,安排2名分別配有望遠鏡與對講機的護林員到這里監控森林防火動態。在瞭望臺上,值班人員可以俯瞰古田鎮景區以及周邊的8個村子。
瞭望臺上的值班人員。南都記者王森 攝
自2006年起投入護林工作,李發祥培養出了對火情的職業敏感。在和記者交談時,他用余光便發現了遠處的一縷白煙,隨即用對講機通知山下的護林員前去察看情況?!叭宸昼娋蜁腥说浆F場。”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強化森林消防隊伍方面,福建一些地方做出了大膽的先行嘗試。2013年,三明永安市成立了國有獨資的森林管護公司,采取“誰出資、誰收益”的企業化運作模式,建成了一支擁有110余人,采用市場化運營、標準化運作、科技化創新的福建省森林滅火應急救援永安隊。
創新的“造血”機制提升了隊伍的滅火能力。據了解,一旦發現火情,隊伍能在10分鐘內出發趕赴火場,可利用無人機、智慧生態信息平臺第一時間掌握火場火情動態情況;利用“水泵+供水車+固定蓄水池”“無人機高空投擲滅火彈+水帶”“多泵串聯架設”等方式實施“以水滅火”撲救,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和減少財產損失。
福建省森林滅火應急救援永安隊在滅火演練。南都記者王森 攝
無人機等低空力量加入,探索科技賦能森林草原防滅火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強調擴充專業隊伍外,福建省也在森林草原防滅火中加大了科技的投入,這其中有信息平臺的建設,也有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無人機應用。
在福建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部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省內各地的火災風險等級,這是福建省自主研發的森林防滅火預警監測系統。福建省應急管理廳防火處處長潘振旺介紹,該系統實現了火情熱點的精準定位,將國家衛星監測到的熱點信息精確到鄉鎮內的具體山頭,使核查人員能及時精準達到山頭核查情況,極大縮減了熱點核查所需的人力、財力和時間。
福建省應急管理廳防火處處長潘振旺向記者介紹“福建省森林防滅火預警監測系統”。南都記者王森 攝
南都記者在永安寧化縣看到,當地引入了無人機空地一體化系統輔助火情監測。據了解,三明市已投入2564萬元,在沙縣區、寧化縣安裝了36套無人機組,其中寧化縣有20套,覆蓋了全縣95%的面積。2024年底至2025年春節前,寧化縣經歷了長達55天的無雨天氣,森林防滅火形勢嚴峻。其間,無人機高頻次巡檢發現了223處野外未報備用火,并及時通知網格員前往制止。
寧化縣建設的無人機組。南都記者王森 攝
實際上,無人機能做的遠不止于此。福建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介紹,在平時,無人機不僅是“宣傳喊話器”,也是護林員的延伸,提升了巡查效率。面對火情,無人機可在空中實時監控火災走向,為滅火提供決策參考,并在火后輔助受災評估。在發生在深山、懸崖峭壁等的特殊位置的火災中,無人機還可以攜帶水袋、水槍等設備滅火,保障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正在改革過往使用風力滅火機的滅火方式,推行更加安全高效的“以水滅火”,而無人機也是實現此目標的關鍵一環。翻山越嶺運輸滅火用水并不容易,無人機可以吊裝水泵、管帶幫助救援人員在山上分梯度搭建蓄水池,減少人員的體力消耗。
南都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全國多地都在探索森林防滅火的無人機應用,如四川已初步形成在火場“三斷”情況下,無人直升機全時偵查、通信、物資投送等實戰能力;新疆構建無人機等立體化監測網絡,今年計劃完成4000萬畝無人機巡護任務;重慶永川區對無人機賦予AI算法,能精準識別煙霧及火點位置。
在此前的應急管理部新聞發布會上,應急管理部監測防火司司長楊旭東表示,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無人機應用到森林航空消防中。此外,歷經70年發展,以直升機滅火為主的森林航空消防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他介紹,飛機滅火效率高。以常用的滅火飛機卡-32為例,一個架次能在空中飛行2個小時,執行10次滅火任務,總灑水50噸,是2500個消防隊員人工用水量。
采寫:南都記者王森 發自福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