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3日)
「絲線編碼 繡寫“Z”時代」
新生代刺繡精品主題特展
在中國刺繡藝術館翩然啟幕
絲線編碼 繡寫“Z”時代
新生代刺繡精品主題特展
·展廳·
中國刺繡藝術館 · 三進精品館一樓
·展期·
2025年4月3日起
·地址·
■鄒元瀚《立冬》:在母親的針法里“破殼”
作為蘇繡大師鄒英姿之子,鄒元瀚的《立冬》以母親獨創(chuàng)的“滴滴針法”為基底,卻將傳統(tǒng)節(jié)氣繡出了賽博感。他大膽采用金屬色絲線與漸變暈色,讓立冬的寒意化作繃架上流動的銀白色數(shù)據(jù)流,展廳中懸浮式遞進的展陳設置,更讓作品如一片正在加載的冬日全息圖。
作品聚焦一顆稻谷,靈感取自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一句,飽含著對土地自然的崇高敬意。
■張露:讓蘇繡成為生活的“快捷鍵”
新生代繡娘張露的蘇繡擺臺,將傳統(tǒng)紋樣解構成現(xiàn)代家居的“美學插件”。
她用絲線繡出蓮蓬、鯉魚、花鳥等江南文化意象的立體光影,搭配木藝底座與宋代美學陳設,讓一方繡品既能陳列于茶席案頭,亦可懸浮于極簡風格的客廳案臺——這是蘇繡從“博物館藝術”向“生活美學基礎設施”的進化。
■周蕾:在二次元與元宇宙“開新線程”
95后繡娘周蕾無疑是本次展覽的“多線程操作者”:
- 《牧神記》cos服裝上,她以蘇繡還原玄幻動漫中的東方圖騰,讓蠶絲與3D打印出的新質材料共舞,開拓創(chuàng)新,用新時代的新質生產力為傳統(tǒng)蘇繡手工業(yè)賦能。
- 與熱門IP“羅小黑”的聯(lián)動作品,用「亂針繡」模擬動物毛發(fā)質感,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映照出流光溢彩的華美質感。
- 而作為主視覺海報的《地球肌膚》,更將航拍的冰川景象轉化為絲線“代碼”,采用上千根漸變絲線與獨門「飄逸繡」技法,還原地球的呼吸韻律,用繡繃為地球、生命和自然書寫壯美史詩。
■郁竹君:讓蘇繡成為行走的非遺
近期被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的,偶郁Hiembroid蘇繡華服品牌創(chuàng)始人郁竹君也攜華服參展。秉持著“讓蘇繡成為行走的非遺”這一理念,郁竹君將蘇繡與“新中式”服飾相結合,讓時裝時尚而雅致。
■楊有鋮:緙絲界的“像素級復刻大師”
此次展覽不止蘇繡,還有緙絲與絨花等多種技藝同臺共輝。
緙絲技藝傳承人楊有鋮此次攜緙絲《聽琴圖》《簪花仕女圖》等巨作登場,以“通經斷緯”的古老技法解碼宋(國)畫神韻。
他用絲線經緯交織出的《簪花仕女圖》,衣紋的柔滑與簪花的璀璨竟比水墨原作多出三分立體呼吸感,仿佛將古畫從宣紙上“喚醒”——緙絲不再是臨摹,而是用千萬個絲線像素點重新編譯東方美學的源代碼。
■付?。涸诮z線上運行“東西方美學協(xié)議”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付健的蘇繡《青銅器》系列堪稱“絲線冶金術”:
通過數(shù)十層暈色疊加與技法絕活,讓蠶絲呈現(xiàn)出青銅器斑駁的銅綠銹跡與冷硬光澤,繡面甚至能觸摸到歷史的顆粒感。
此次展覽,他還帶來了他的“素描肖像”系列——以蘇繡的“留白哲學”解構西方素描的明暗關系,面部陰影處絲理如鉛筆排線般細膩,而高光部分卻以留白技法營造“未繡之繡”的哲思,堪稱一場絲線與炭筆的量子糾纏。
更多參展精品繡作圖集
作為蘇繡藝術千年根系最深處的土壤
蘇州高新區(qū)始終是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交疊之地
老一輩大師以針為骨、以線為魂
繡出江南的婉約與磅礴
而新生代繡娘/郎們
正以代碼般的精準與天馬行空的想象
將蘇繡編織成屬于“Z世代”的“文化程序”
●逛市集,上春山賞花踏青,假期約起~
●這片千畝油菜花海,美爆了!
來源 | 蘇繡小鎮(zhèn)
審核 | 張寒楓、王莉
編輯 | 芝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