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瑞維魯胺治療內臟轉移mHSPC患者,臨床獲益顯著且安全性良好
近年來,針對雄激素受體(AR)通路的新型內分泌治療藥物成為前列腺癌領域的研究熱點,多項III期臨床研究證實,在雄激素剝奪治療(ADT)的基礎上聯合瑞維魯胺等新型AR抑制劑,可顯著延長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的總生存期(OS)和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rPFS),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獲益。
CHART研究[1]是瑞維魯胺針對mHSPC患者的III期注冊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比卡魯胺+ADT,瑞維魯胺+ADT治療可顯著延長高瘤負荷mHSPC患者的OS和rPFS。但針對有內臟轉移的高瘤負荷患者,由于在亞組分析中樣本量不足,因而未得出明確的臨床結論,因此對于這類患者的療效數據也一直存在諸多爭議。
為了探索瑞維魯胺在內臟轉移 mHSP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丁森泰教授開展了相關真實世界臨床應用探索,并分享了其中3個病例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結果,同時我們還特別邀請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邊家盛教授來進行點評和論點分享。
病例1:
ADT+瑞維魯胺二聯方案治療
內臟轉移mHSPC患者
基本信息:患者男, 79歲。
主訴:因查體發現PSA升高1月余入院。
TPSA(2024-06-01):141ng/mL。
病理(2024-06-07):前列腺腺癌,Gleason評分:4+4=8分。
胸+腹+盆腔CT(2024-06-02):1. 符合前列腺癌并累及鄰近精囊腺、雙肺及骨多發轉移、多發淋巴結轉移CT表現;2. 雙側腎上腺增粗并不均質強化、脾內略低密度灶,考慮轉移瘤不除外。
診斷:高瘤負荷mHSPC患者(T3bN1M1a1b1c)。
圖1 病例1胸+腹+盆腔CT平掃+增強
治療方案:患者于2024-06-05開始ADT(戈舍瑞林微球)+ 瑞維魯胺,及地舒單抗治療。因乏力于2024-09-20降低瑞維魯胺劑量(160mg po qd)繼續治療。
療效評估:PSA持續下降至0.041ng/mL,達到深度緩解,影像學評估為部分緩解(PR)。
不良反應:無明顯不良反應。
實驗室檢查:
病例2:
ADT+瑞維魯胺+化療三聯方案治療
內臟轉移mHSPC患者
基本信息:患者男,60歲。
主訴:因腰背部疼痛十余天就診于當地醫院。
既往史:腎結石病史,無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病史。
胸部CT(2024-04-18):1. 雙肺多發結節灶、縱隔、腹膜后多發淋巴結腫大,考慮肺內多發轉移,縱隔淋巴結轉移、腹膜后淋巴結轉移;2. T9椎體骨質破壞,骨轉移。
前列腺MRI(2024-04-18):1. 考慮前列腺癌,PI-RADS 5,膀胱后壁、雙側精囊腺浸潤;2. 雙側恥骨及第1骶骨異常信號,轉移瘤可能。
TPSA(2024-04-18):289.00ng/mL。
骨掃描(2024-04-18):T9、L2、右恥骨見局限性異常放射性濃聚影,考慮轉移性病變。
前列腺穿刺病理:前列腺腺癌,Gleason評分:4+4=8分,WHO/ISUP預后分組:4組。
診斷:高瘤負荷mHSPC患者(T4N1M1a1b1c)。
治療方案:患者于2024-04-29開始ADT(戈舍瑞林微球)+ 瑞維魯胺,及地舒單抗治療,2024-06-01起開始加用多西他賽化療6周期。
療效評估:2024-09-19復查(前列腺MRI/胸部CT/骨掃描)評估治療療效為完全緩解(CR),PSA<0.006 ng/mL。
不良反應:患者除輕度貧血及肝功能異常外(與化療相關),無其他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后好轉,未影響臨床用藥。
圖2 病例2前列腺MRI(上為2024-04-18,下為2024-09-19)
圖3 病例2胸部CT(上為2024-04-18,下為2024-09-19)
實驗室檢查:
病例3:
ADT+瑞維魯胺+化療三聯方案治療
內臟轉移mHSPC患者
基本信息:患者男,62歲。
主訴:因查體發現PSA升高1周入院。
實驗室檢查(2024-07-30):TPSA:93.46ng/mL。
PSMA PET/CT(2024-08-06):前列腺右側份高FDG代謝; 雙肺多發大小不等類圓形結節灶,高FDG代謝-結合病史首先考慮前列腺惡性腫瘤并雙肺多發轉移。
前列腺穿刺病理(2024-08-01):前列腺腺癌,Gleason評分:4+4=8分。
肺腫瘤穿刺病理(2024-08-09):腺癌,組織學圖像結合免疫組化及臨床病史,考慮前列腺癌轉移。
圖4 病例3胸部CT(上)及PSMA PET/CT(下)
治療方案:患者于2024-08開始ADT(戈舍瑞林微球)+ 瑞維魯胺治療,2024-09-20起開始加用多西他賽化療5周期。
療效評估:2024-11-15復查胸+腹+盆腔CT,評估治療療效為完全緩解(CR),PSA<0.006 ng/mL。雙肺小結節,建議定期隨診:雙肺肺氣腫;雙肺纖維灶;結合病史,前列腺癌治療后改變。
不良反應:無明顯不良反應。
圖5 病例3胸+腹+盆腔CT
實驗室檢查:
病例小結
丁森泰教授
病例1是一名79歲高齡的高瘤負荷mHSPC患者,雙肺多發轉移且縱隔內見多發腫大淋巴結,同時有多發骨轉移,初始給予ADT+瑞維魯胺治療,TPSA從141.000ng/mL降至0.082ng/mL。但患者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乏力,隨后降低瑞維魯胺劑量繼續治療,疲乏癥狀緩解,TPSA持續降低至0.04ng/mL,且耐受性良好。
病例2是一名60歲的高瘤負荷mHSPC患者,初診時肺內多發轉移,縱隔淋巴結轉移、腹膜后淋巴結轉移;且有多發骨轉移,T9椎體骨質破壞,初始給予ADT+瑞維魯胺治療,1個月后患者TPSA從289ng/mL降至7.260ng/mL,降幅超97%??紤]到患者年齡較為年輕,耐受性尚可,于是在ADT+瑞維魯胺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了多西他賽化療,隨后患者TPSA持續下降。3個月后復查,腫瘤療效評估達到完全緩解(CR),TPSA<0.006ng/mL。治療過程中僅出現了輕度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后好轉。
病例3是一名62歲的高瘤負荷的mHSPC患者,雙肺有多發轉移。同病例2給予ADT+瑞維魯胺+多西他賽治療。2個月后,患者TPSA從93.46ng/mL降至0.601ng/mL,降幅超99%,實現了強效速降。隨后腫瘤療效評估達到完全緩解(CR),TPSA持續降低至<0.006ng/mL,且維持良好。
病例點評
高瘤負荷mHSPC患者預后較差,其中內臟轉移比單純骨轉移的致死性更高[2]。對于內臟轉移的mHSPC患者,不同的內臟轉移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腫瘤異質性,針對這部分患者亟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在既往III期臨床研究中,針對內臟轉移的患者,需要化療的聯合應用才能帶來OS獲益[3]。但是在真實世界中,含化療的三聯療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高齡、體力狀態差以及對于化療有恐懼心理的患者。因此,探索兼顧療效和安全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是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共同追求。
瑞維魯胺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新型AR抑制劑,III期CHART臨床研究充分證實了其對于高瘤負荷mHSPC患者顯著的臨床獲益和良好的安全性,但是這項研究并沒有在內臟轉移的患者中有太多樣本量的探索。因此,基于臨床應用的迫切需求,眾多真實世界研究也開始逐步為我們提示更多的臨床證據。
在上述3例病例分享中,丁教授就探索了瑞維魯胺對于內臟轉移mHSP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證實了,無論是否聯合化療,瑞維魯胺治療均能實現PSA強效速降并持久維持在低水平,并且其中兩例患者腫瘤療效評估達到了完全緩解(CR),為未來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個體化治療選擇。我們相信隨著瑞維魯胺日益成熟的臨床應用、未來更多真實世界研究的開展,一定能持續為中國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病例提供專家
丁森泰教授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日本京都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美國西南醫學中心高級訪問學者;濟南市高層次人才
山東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一帶一路”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國立大學 博士研究生導師
在泌尿系腫瘤的基礎和臨床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
Journal of Urology
Cancer Research
等SCI雜志發表文章二十余篇,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著2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和山東省自然科學、濟南市科技發展計劃等,參加國家及省市課題多項
獲得山東省藥學會二等獎1項(第一位);山東省自然科學學術創新獎專家獎;山東省高等學??茖W技術獎1項(第二位);醫學會科技成果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二位)
社會兼職:
山東省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山東省泌尿外科學會青年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男科醫師分會全國委員
山東省醫學倫理學學會泌尿腫瘤外科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全國青年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 CACA )第一屆前列腺癌整合防篩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
病例點評專家
邊家盛教授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研究員 碩士研究生導師
山東省腫瘤醫院泌尿腫瘤MDT首席專家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會理事;床腫瘤學任委員
中國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協作組(UCOG)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CACA-GU)常委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前列腺癌專家委員會常委
山東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分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師協會男科醫師分會腫瘤外科亞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師協會男科學醫師分會委員
山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會男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全國縣級培訓泌尿外科腹腔鏡基地特聘導師
山東省腔鏡外科質量控制中心泌尿外科專家組委員
JCO
中文版編委《醫師論壇-當代泌尿外科雜志》常務編委
《微創泌尿外科雜志》編委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Gu W, Han W, Luo H, et al. Rezvilutamide versus bicalutamide in combination with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volume,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CHART):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2 Oct;23(10):1249-1260.
[2]Halabi S, Kelly WK, Ma H, et al. Meta-Analysis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Site of Metastasis on Overall Survival in Men With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J Clin Oncol. 2016 May 10;34(14):1652-9.
[3]Smith MR, Hussain M, Saad F, et al. Darolutamide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 Mar 24;386(12):1132-1142.
[4]崔英杰,張桂芳.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第2代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瑞維魯胺[J].中國新藥雜志,2024,33(20):2109-2113.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