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喬顯佳
山東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工作會4月2日在聊城市冠縣舉行,會議安排煙臺、濰坊、濟寧、臨沂、聊城5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記者采訪中注意到,5市的文旅資源開發實踐涉及當下呼聲最高的熱門項目,基本代表當前全省文旅資源開發工作的水平。
會議現場
煙臺印發三年行動方案,聚焦業態創新
煙臺市文旅局副局長、三級調研員楊文敏在工作報告中說,煙臺聚焦體制革新,印發《煙臺市加快文旅融合突破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為景區發展提供政策保障。采取規劃加獎勵“雙輪驅動”模式,對新獲評5A、4A級景區分別獎勵200萬元、40萬元。2024年,長島南北長山旅游景區通過國家文旅部創建5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200萬獎金”向其“招手”。
聚焦設施更新,煙臺市文旅致力于為游客打造高品質游覽環境。2023年以來,蓬萊閣、三仙山兩家景區入選省智慧旅游樣板景區,長島南北長山旅游景區等4家景區入選省公共服務示范設施;聚焦產品業態上新,通過開展“場景革命”,激活文旅消費新場景。如,蓬萊閣景區通過推出開城門儀式、戚家拳、蘇東坡寫詩、海上鋼琴、天外飛仙等12項常態化沉浸式演出,實現“文化活化”目標;長島南北長山旅游景區開展“漁號之夜”表演,向游客展現國家級非遺魅力;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打造“紅酒加非遺”工坊,增強游客互動,2024年研學團隊接待量同比增長20%。煙臺26家A級旅游景區還一齊開啟夜游模式,推出包括塔山“三和塔亮燈”、煙臺植物園“光影奇幻夜”、金沙灘煙臺之夜、龍口南山梵音大典、萊州中華月季園3D水幕電影等一批夜游新場景、新業態。八仙過海旅游區還獲評國家級夜間文旅集聚區,虹口1920、金沙灘“煙臺之夜”入選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共同點亮夜煙臺。
今年煙臺將繼續推進景區設施設備更新,提升游覽環境。將推進景區數字化建設,賦能景區新發展目標明確列入。
喊出“濰坊模式”,鄉村旅游大有玩頭
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孫建洪介紹,濰坊矢志培育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濰坊模式”。如今到濰坊旅游,樂子集中體現在鄉村。
游客沿著“長城尋跡”“千里濱海”“齊魯天路”三條主題廊道,可深度體驗濰坊鄉村旅游的獨特魅力,通過實施“交通加旅游”戰略,濰坊旅游的可進入性得到較大提升。隨處可見的旅游交通標識、旅游驛站、停車場、游客中心等基礎設施,為游客自駕、團隊出游提供周到服務。2024年,投資3100萬元在“齊魯天路”自駕游線路,增設旅游標識60處,建設提升景區項目35個,“齊魯天路”后榮登第九屆“中國深受歡迎的十大自駕路線”第二名,2024年“五一”期間沿線三縣市接待游客260萬人次,帶動多業態蓬勃發展。
在大力培育建設鄉村旅游項目中,鳳舞山孔雀園、馬寨·拾光里、管寧書院等建成或得到有效推進。鄉村民宿成為濰坊鄉村旅游亮點,現有三星級以上民宿18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5家),國家甲級民宿1家、乙級2家,青州仁河谷旅游民宿集聚區、青州桐峪里旅游民宿集聚區成功創建為山東省旅游民宿集聚區,青州彌河鎮、臨朐五井鎮、安丘輝渠鎮被列入山東省旅游民宿集聚區培育單位。《濰坊市青州市桐峪溝村:景村共建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入選《2024 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游讀濟寧”品牌擦亮,高標準培育研學基地
就文旅資源開發工作而言,2024年濟寧市研學亮點突出,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暉介紹了有關情況。
交流發言
作為山東“老牌”的游學目的地,“游讀濟寧”今天呈現出哪些新風貌?首先是格局變了,該市率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修學游發展打造全省修學游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建立11個部門聯動的研學旅游聯席會議制度。編制《濟寧市研學旅游發展規劃》,以儒家文化為引領,以“跟著孔子去研學”為主線,聚力打造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水滸文化、金石文化等5大研學旅游示范集聚區,推動構建“一縣一主題、一地一特色、一帶一風光”的涵蓋全域、全季、全年齡的研學旅游總體格局,已形成“雁陣形”。
在高標準培育研學基地中,濟寧累計培育國家級研學旅游示范基地6家、省級22家、市級57家,打造“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等研學新地標,建成方特東方欲曉、中華傳統文化國際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等研學新名片。高質量開發精品研學課程,面向大、中、小學、青少年兒童等7類人群,研發青少年研學、親子教育、政德教育、師德教育、儒商團建、銀齡康養“6大精品研學課程”,推出“新六藝”研學旅游產品體系,3項課程獲評山東省優秀研學旅行課程。“三孔”、孔子博物館、尼山圣境、孔子研究院、武氏墓群石刻等優質研學景點串珠成鏈,推出習儒拜圣等18條研學精品線路,開發的“斯文在茲”文物主題游徑“儒學經典游學之旅”躋身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聯盟十大游學精品線路。
外地教育機構到濟寧游學、研學不愁選不到好的合作機構。通過培育,濟寧市現有研學培訓機構263家、研學接待旅行社233家,帶動就業1萬余人。培養出尼山圣境、孔子文旅集團、三孔旅游服務公司等10大研學旅游龍頭企業。2024年,全市60家重點研學機構共接待游客2428.77 萬人次,同比增長50.33%;實現營收7.83億元,同比增長83.76%。
臨沂紅色旅游出圈出彩,帶動全要素發展
臨沂市文化和旅游促進中心副主任王加良提到,以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為契機,臨沂市聚焦“四融”(全社會融入、全方位融通、全要素融匯、全鏈條融合)發展紅色旅游,初步實現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紅色旅游“火起來”,沂蒙鄉親“富起來”的發展目標。
臨沂出臺山東省首部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的政府規章《臨沂市紅色旅游促進辦法》,實施山東省首個紅色旅游地方標準《“親情沂蒙”旅游服務規范》。對全市紅色資源強化數字保障,建成“紅色沂蒙”智慧文旅管理服務平臺,接入106家景區和場館、114 家旅行社、114 家民宿、19家星級酒店信息,實現數字化監管服務。在實踐中,探索了“企業加政府加合作社加農戶”“一村帶九村”“一區帶四員”(景區務工當職員、土地入股當社員、穿上戲服當演員、售賣產品當店員)等成功經驗,涌現出沂南常山莊、沂水西墻峪等一批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典型,實現多方共同受益。
為增強紅色旅游活力,臨沂市政府牽頭組建市縣7家文旅集團。其中臨沂文旅集團與6家場館、景區進行合作運營,實現企業、景區、場館、政府多方共贏。
在發展中,臨沂市重視要素聯動。以紅色景區為引領,與周邊A級旅游景區、紅色旅游特色村聯動,配套建設95家“沂蒙鄉愁”民宿,布局一批特色餐飲、休閑康養、農事體驗、體育項目,2024年有12家獲評五星級民宿,占全省三分之一,“臨沂炒雞”“臨沂煎餅”“糝”等美食火爆全網。
紅色演藝異軍突起。臨沂各地新打造《英雄孟良崮》《跟著共產黨走》等30余部旅游演藝節目;推出《跟著團長打縣城》《重走支前路》等沉浸式體驗項目20余個;沂南紅嫂家鄉旅游區沉浸式小院演出迄今達到8000余場次,接待觀眾40余萬人次;“紅色加非遺文創”也很紅火,其中,沂蒙小棉襖及工藝品年產量達到2萬余(套),銷售額 200 余萬元;另外,“紅色加影視制作”也有突破,先后拍攝了《大突圍》《我們的河山》等450余部影視劇,引入微短劇拍攝等業態推出“臨沂邀您來拍戲”體驗,帶動配套產業發展。
聊城文旅大步邁入“兩河時代”
活動啟動
本次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工作會在冠縣召開,“東道主”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過去一年在深耕兩河文旅資源,建設國家文化公園聊城段方面成果亮眼。市文旅局副局長劉艾新做了介紹。
聊城市編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聊城段)建設保護方案》《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聊城段)建設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出臺《聊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大運河(聊城段)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等文旅融合政策文件,為兩河國家文化公園協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聊城市文藝精品創作顯示出繁榮景象,新推出山東梆子《上直播》、大型京劇《鑄魂》、大型雜技劇《挺進·渡黃河》等文藝精品。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
2024年以來舉辦“文化進萬家”等群眾文化活動6605場;區域合作交流進一步深化,舉辦中國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黃河運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還搶抓高鐵機遇,牽頭成立濟鄭高鐵沿線城市文旅聯盟,協同晉冀魯豫四省八市,在活動品牌共建、區域協作互為客源地等方面集中發力。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少華出席本次會議并講話,他說,作典型發言的5市工作各有亮點,希望各地結合實際,取長補短、互學互鑒、共促發展。
2025年,山東省文旅資源開發將重點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包括實施全省文旅資源“賦智結對”計劃、鄉村旅游提質發展、推動旅游景區煥新升級、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旅游新業態空間。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