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和患者問我,徐醫生,我昨天跟家屬說話,他流眼淚了,是不是代表藥蘇醒了?
作為醫生,我深知,對于昏迷患者的家屬來說,每一個可能預示蘇醒的信號,都如同黑暗中的曙光,給人帶來無限希望。今天,我就和大家講講,如何發現這些細微卻珍貴的信號。
一、肢體動作:蘇醒的直觀表現
很多時候,昏迷患者蘇醒前,肢體動作會發生一些變化。最常見的就是對疼痛刺激的反應逐漸增強。起初,患者可能只有簡單的肢體回縮,隨著病情的好轉,會出現躲避動作,甚至能根據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如握拳、伸手指等。
曾經有一位腦出血昏迷的患者,,家屬在呼喚他的名字時,發現他的腳趾動了一下。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卻讓醫生看到了希望。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大腦功能正在逐漸恢復。之后,在醫護人員和家屬的精心照料下,患者最終蘇醒。
那么流淚算是蘇醒么?
有一種情況,當昏迷患者的意識開始恢復,大腦的高級神經功能逐漸好轉時,其眼部的一些反射可能會逐漸恢復正常,流眼淚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表現。比如患者開始對周圍的環境有了一定的感知,受到光線、聲音等刺激后,通過神經反射引起淚腺分泌淚液。
但是也要排除一些與蘇醒無關的情況
眼部局部刺激:即使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眼部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如灰塵、異物進入眼睛,或者有炎癥刺激結膜、角膜等,也會引起淚腺分泌,導致流眼淚。這是一種單純的眼部生理反射,與患者的意識狀態恢復無關。
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情感中樞受影響:昏迷患者的大腦雖然處于抑制狀態,但某些情況下,如大腦情感中樞受到刺激或異常放電,可能會引發一些情感相關的反應,包括流淚。但此時患者的整體意識水平并未恢復,不能算是蘇醒。但的確也能算是不分腦區激活的表現。
二、專業工具:量化蘇醒可能
除了觀察肢體動作,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專業工具,更準確地判斷昏迷患者的蘇醒可能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評估工具之一,它從睜眼、語言、運動三個方面對患者進行量化評估,滿分 15 分。
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意識狀態越好。更加精確的叫做CRS-R,改良昏迷恢復量表,CRS-R 由 6 個子量表構成,涉及聽覺、語言、視覺、交流、運動和覺醒水平,包括 23 項分層有序的評分標準。家人其實可以下載下來自己評一下,但是最終需要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評估。
顱腦灌注成像,視頻腦電圖也是一種先進的監測手段。它通過檢測大腦特定區域的血流變化,電生理變換,反映神經活動的強弱。當大腦的某些區域血流增加時,電生理獲得存在,意味著這些區域的神經活動增強,患者蘇醒的希望也隨之增大。
三、日常刺激:激發蘇醒潛能
在日常護理中,家屬可以通過聲音、觸覺等刺激,激發昏迷患者的蘇醒潛能。
每天定時為患者播放他喜歡的音樂,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可以刺激大腦的聽覺中樞,促進神經細胞的活動。還可以朗讀患者感興趣的書籍,讓他熟悉的聲音在耳邊回蕩。
同時,肢體按摩也是必不可少的。從手部、腳部開始,逐漸向四肢、軀干延伸,每次按摩20 - 30 分鐘,每天 2 - 3 次。按摩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通過觸覺刺激,反饋性地激活大腦的神經功能。
同時,需要經顱磁、高壓氧都是可以選擇的促醒方式,如果3個月還沒有蘇醒跡象,但是患者的腦血流和腦電活動,沒有嚴重的損傷,可以選擇促醒手術。
四、給家屬的三點建議
第一,制定詳細的刺激計劃,每天按照計劃定時為患者進行聲音和觸覺刺激,并記錄患者的反應。第二,學會使用量表,自己也可以定期對患者進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第三,一旦發現患者有蘇醒跡象,要立即告知醫生,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必要時考慮脊髓電刺激(SCS)手術,加快患者的蘇醒進程。
作者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徐昊
專業特色:腦積水、昏迷促醒、顱腦損傷、腦出血、顱內感染
門診時間:安徽省立醫院南區 徐昊(每周三下午,每周六上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