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花了14年,為何入侵印度,只打了1次就放棄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印度的地形和氣候條件,讓日軍吃盡了苦頭,另一方面,則是印度的背后,有英國人撐腰。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華戰爭拉開了序幕,妄圖打造大東亞共榮圈的小日本,自然不滿足于只侵占東北,于是在七七事變后,又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當時日軍戰線拉得很長,除了對中國發動侵略,整個亞洲都有日軍鐵蹄的身影,其中就包括印度。日本打印度,是因為印度資源豐富,光是糧食,就讓日本垂涎已久。
雖然印度是英國人的殖民地,但日本卻很有信心,因為在緬甸戰役中,英軍就曾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結果日本開始進攻印度后,卻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
日軍侵略印度的第一站是英帕爾,小日本還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三周占領英帕爾,結果日軍兵分兩路,從緬甸向英帕爾進發,路上就走了整整3個月。
原來沿途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又正值雨季,地形復雜,河水泛濫,還有大量的蚊蟲叮咬,很多日軍還沒等到地方呢,就染上了痢疾和瘧疾,戰斗力直接折損了一大半。
好不容易到地方了,英國人早就構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再加上強大的空中火力,把日軍打得倉皇逃跑,這一次的失敗,徹底打碎了日本侵占印度的美夢。
而日軍侵華能堅持14年,一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軍閥混戰,二是因為日本人對中國的地理、人文都比較熟悉,容易占據先機。
但他們去了印度后,這些優勢都不存在了,印度人同樣不歡迎小日本,還幫著英軍一起打他們,這才讓小日本倉皇逃跑。
回頭再看中國戰場,咱們能夠在裝備落后的情況下,堅持抗戰14年,并最終趕跑了小日本,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如今小日本又想要重啟對華戰爭,但咱們現在的實力,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中國GDP是日本的4.33倍;軍費開支是日本的4.38倍;海軍總噸位是日本的4.13倍,其中航母數量是3:2;驅逐艦、護衛艦數量是3:1;潛艇數量約為日本的3.6倍。
中國空軍的優勢更大,先進戰機是日本的4倍。這還沒算上能讓日本消失的“邱小姐”。
若日本敢開第一槍,我們勢必跟他新仇舊恨一起算,讓他有來無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