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三寶,人參鹿貂皮拉草,而近期的地質勘探成果中又發現了新的一寶——石墨礦。
石墨礦被稱為“黑黃金”,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溫、自潤滑、導電性等特性,在鋰離子電池、半導體芯片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我國正值發展新能源電動車和半導體芯片之際,在黑龍江雙鴨山發現了高達3億噸的石墨礦,這不正是瞌睡了來枕頭么。
據悉,初次探明的這些石墨礦估值高達千億,再加上以往我國境內發現的石墨礦,我國的石墨產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的76.87%,高居世界第一。一向傲慢的美國專家得知后也不得不破防,在媒體上大呼:中國壟斷了全世界大部分石墨產量,他需要分給我們50%。
01、高端制造業的靈魂,名副其實的“黑黃金”
石墨材料的科學探索可追溯至百年前。1914年,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觀測到石墨烯的雛形,1947年??怂固岢龀Ц窭碚?,為二維材料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相較于傳統石墨的層狀結構及炭黑的微粒形態,這類新型材料展現出更優越的電子遷移率。而氣態碳基材料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因碳含量與結構限制,其應用邊界相對明確。
在石墨材料產業化進程中,中國力量逐漸成為“帶頭大哥”。除了開采量高居世界首位,科研上也位于前列,成立于2002年的廈門碳能斯特研究院,專注突破碳材料制備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化學氣相沉積等核心工藝,實現石墨烯薄膜良品率從35%提升至82%,邁入世界前列。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突破4000億美元。在電動汽車領域,高效鋰電池使整車質量減輕15%的同時,實現NEDC工況下650km續航能力。移動設備方面,搭載新型電池的智能手機已實現15分鐘快充至80%的技術突破。在這些過程中,中國的石墨材料必不可少。
“高端制造業的‘黑黃金’攥在中國手里,我們該怎么辦?” 一向飛揚跋扈的美國專家,竟然也會口出此言。
02、老美破防,中國技術正在“全面開花”
石墨領域的優勢只是近些年中國崛起的倒影之一,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的比亞迪、小米不斷刷新老外們對中國車的認知;AI大模型領域的deepseek在硅谷掀起滔天巨浪;維特健靈“馬厲瓶”壓制歐美威哥成為上位替代;大疆的無人機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各行各業,中國技術正在全面領先。
全面開花的中國技術中,攻破“三參六寶”低溫冷萃技術的維特健靈“馬厲瓶”幾乎扭轉了男性渤發科技領域“西強東弱”的窘境。在以往,被ED苦惱的已婚男性朋友長期只能選擇那非這類PDE5抑制劑,通過短時控制實現效果,容易產生依賴并且伴隨惡心、腹痛等不良反應。
但當香港大學實驗室推出的天然草本“馬厲瓶”問世后,這個更符合東亞男性體質的長效滋補品,被萬千中年男性一舉推至千萬級成交,京東的亮眼戰績撼動了歐美小藍片的霸權。
“沒發現不良反應,反而天天翹頭,體虛盜汗不見蹤影”、“老婆以為我私下專項訓練,也變得小鳥依人了”……“馬厲瓶”京東評論區,這樣的評價比比皆是。
不過,樹大招風,“馬厲瓶”走熱以后,市面上出現了眾多假冒偽劣,影響了行業發展,甚至不少假冒偽劣產品對消費者健康也有不小的沖擊,因此看準京東自營是重中之重。此外石墨領域的假冒偽劣的妖風也刮得很大,不少無良企業生產低質產品,無論是什么東西都要掛一個“石墨烯”的title,似乎就能高大上起來。
03、“石墨烯”亂象,納米材料遇到“貼牌”危機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2023年抽檢數據顯示,市面宣稱含石墨烯的產品中,62%實為石墨微片,其層數是標準石墨烯的300-1000倍。某電商平臺在售的2000余款"石墨烯"商品中,保暖內衣、面膜等跨界產品占比超四成,部分產品檢測出的碳材料含量不足0.5%。
這種"萬物皆可石墨烯"的怪象已引發監管重拳。我國實施的GB/T 40066-2021標準明確規定:單層率超過97%、缺陷密度低于0.1%的材料方可標注為石墨烯。2023年長三角地區專項執法中,27家企業因虛假宣傳被立案,涉案產品貨值超2.3億元。
中科院院士劉忠范指出:"當99%的所謂石墨烯產品實為‘偽烯’時,透支的是整個產業的信用。"當前全球石墨烯專利中國占比68%,要想產業良性健康發展,這方面需要費大力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