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宣布歐盟將對美國“對等關稅” 政策采取反制措施。這一表態標志著跨大西洋貿易關系面臨歷史性轉折,全球貿易體系正站在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對決的十字路口。
根據歐盟委員會披露的方案,首批反制措施將聚焦于美國鋼鐵和鋁制品,涉及金額達260億歐元。該舉措是對美國3月12日對歐盟加征25%鋼鋁關稅的直接回應,涵蓋波旁威士忌、摩托車、紡織品等標志性美國商品。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已啟動“反脅迫機制”,未來可能擴大至數字服務稅領域。法國總統馬克龍明確表示,歐盟可通過對谷歌、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征稅實施報復,利用服務貿易順差抵消商品貿易逆差。
馮德萊恩強調,歐盟“已做好應對風暴的一切準備”,但同時保留談判可能性。她呼吁美國回到多邊框架,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然而,歐盟內部對反制力度存在分歧:法國主張“精準打擊”科技領域,德國則傾向于維持克制,避免全面貿易戰。這種政策博弈凸顯了歐盟在維護團結與捍衛利益之間的微妙平衡。
德國總理朔爾茨批評美國關稅政策 “從根本上錯誤”,但反對采取過激反制措施。他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我們需要的是建設性對話,而非對抗升級。”
相比之下,法國財長勒梅爾強硬表態:“歐盟必須展現團結,任何軟弱都將被視為可乘之機。” 這種立場差異反映了歐盟成員國在經濟結構上的深層矛盾——德國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對貿易戰沖擊更為敏感;法國則試圖借危機推動數字主權戰略。
為協調立場,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將于4月5日主持緊急會議,討論反制措施的具體細節。據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可能分階段實施報復:4月 1 日啟動首輪關稅,4月13日擴大至汽車及零部件領域,同時研究對美國銀行參與歐盟政府采購的限制措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指出,若美歐關稅戰全面升級,全球GDP增速可能下降1.2個百分點,通脹率將攀升2.3%。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美國消費者每年將因關稅多支出約800億美元,汽車、藥品等民生領域首當其沖。歐盟工業聯合會警告,20%的關稅可能導致歐洲汽車出口減少35%,相關產業鏈就業崗位流失超 50萬個。
歷史經驗為當前局勢敲響警鐘。1930 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美國平均關稅推升至60%,引發全球貿易萎縮60%,直接加劇大蕭條。復旦大學宋國友教授指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本質是零和博弈,違背比較優勢原則,最終將導致雙輸局面。”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多國加速構建新型貿易網絡。中國與東盟啟動自貿區升級談判,拉美國家醞釀建立 “南方國家經濟聯盟”,日本則推動《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擴容。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警告:“如果主要經濟體放棄多邊規則,全球貿易治理體系將面臨1945年以來最嚴重危機。”
歐盟的反制舉措不僅關乎自身利益,更被視為維護多邊貿易秩序的關鍵一仗。正如馮德萊恩所言:“我們不是在與美國對抗,而是在捍衛自由貿易的基本原則。”這場貿易戰的走向,或將決定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基本框架。當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博弈進入白熱化,國際社會正拭目以待:是攜手重構規則,還是墜入保護主義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