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 頤圣
編輯 | 志豪
車東西3月30日消息,長城汽車CTO吳會肖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期間接受了包括車東西在內的媒體采訪。
此次采訪圍繞長城汽車在智能化技術、智駕研發、用戶體驗優、全球化戰略及研發投入等核心問題展開,多家媒體從行業趨勢、技術突破、市場競爭等多個維度提出了問題。
吳會肖在近30分鐘的對話中,系統回應了與華為的合作信息、智駕技術梯隊劃分爭議、車位到車位場景的技術實現、女性視角對智駕研發的影響、傳統車企智能化標簽強化路徑、L3級自動駕駛及具身智能布局等熱點話題。
她說,長城汽車正通過技術架構統一、用戶需求導向的產品設計、全球化市場拓展及研發效率優化,推動智能化技術從“功能疊加”向“場景無縫化”躍遷,并首次透露了長城在L3級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戰略進展。
以下是采訪實錄節選:
▲吳會肖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期間接受媒體采訪
1、近期余承東與劉亦菲的合作引發關注,長城是否有計劃與華為在智駕或“跨界合作”領域進一步聯手?當前車企普遍標榜自身處于智駕“第一梯隊”甚至“第零梯隊”,您如何定義梯隊標準?長城智駕處于什么位置?
吳會肖:在合作基礎與方向上,長城與華為的合作并非從零開始,雙方已在HiCar車載互聯、海外花瓣地圖導航、動力系統開發等領域建立長期協作。未來合作將聚焦智駕與智艙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如何在保證產品性價比的前提下,實現技術方案的規模化落地。
智駕不僅是算法競賽,更是成本與體驗的平衡。比如,華為的感知硬件與我們自研的規控算法結合,可能為用戶提供更經濟的城市NOA方案。
梯隊之爭是技術快速迭代期的階段性現象。當前智駕技術仍處于“神秘化”階段,企業通過標榜梯隊排名獲取市場關注,但隨著技術成熟,智駕將像安全帶、ABS一樣成為標配,屆時梯隊概念自然消失。
與其爭論梯隊,不如關注用戶是否愿意為功能買單。今年哈弗梟龍(參數丨圖片)Max將搭載全民化智駕功能,目標是讓10萬元級用戶也能用上可靠的高速NOA。
2、中國道路環境復雜,如何平衡智駕技術的激進創新與用戶體驗的穩定性?實現車輛“全場景無縫交互”需要哪些技術支撐?
吳會肖:過去行車與泊車是兩套獨立系統,導致場景割裂。長城通過打通感知、決策與控制的技術棧,構建了統一的實時感知架構。
例如,在重慶直播測試中,車輛通過動態調整泊車速度(從地下車庫的5km/h到開放道路的40km/h),實現了不同場景的絲滑銜接。這需要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與激光雷達的多源數據融合,以及規控算法的自適應能力。
在實時安全層,類似“爬蟲腦”,負責車輛行??刂?、碰撞預警等基礎安全功能,響應速度需達到毫秒級;
邊緣感知層,類似“邊緣系統”,根據天氣、路況動態調整動力輸出或空調模式;
在高層理性層:基于乘客身份(如主駕、孕婦、兒童)提供個性化服務,危險時差異化啟動安全氣囊。
當前各系統仍相對割裂,未來將從專有智能化(如獨立智駕模塊)過渡到通用化(跨系統協同),最終實現類人通才智能。
3、作為少數女性CTO之一,您認為性別差異是否影響了智駕技術的關注重點?
吳會肖:三年前首次試駕長城智駕原型車時,六岔路口是技術團隊的噩夢。但我更在意用戶上車后的第一感受——車輛能否清晰顯示規劃路徑、周圍障礙物識別是否準確。如果用戶看不懂系統在做什么,再先進的技術也難以被接受。
Coffee OS 3座艙系統為例,交互界面需像母親為孩子解釋世界一樣直觀。
吳會肖說,女性更擅長捕捉細節需求。例如,魏派藍山MPV的第三排座椅不僅支持電動調節,還可根據兒童身高自動匹配安全帶高度,智駕緊急制動時,系統會優先考慮后排孕婦的舒適性,避免突兀的加速度變化。
技術不應是冰冷的代碼,而是對每個座位、每個乘客的尊重。
4、多家車企宣布L3級自動駕駛量產時間表,長城的L3計劃如何推進?長城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合作進展與應用場景是什么?
吳會肖:L3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法律與商業模式的挑戰。長城已在制動、轉向、電源等系統實現硬件冗余,并完成超500萬公里仿真測試。但法規對責任劃分的模糊性可能延緩商業化進程。我們正與交通部門共建測試示范區,目標是2026年前在特定高速路段實現有條件L3。
在具身智能方面,長城與宇樹科技的合作聚焦兩大場景,一個是工業場景,開發非結構化環境下的搬運機器人,替代工人從事危險作業(如高溫車間部件運輸)。另一個則是用戶場景,坦克品牌用戶可通過車載電源為戶外探險的機器狗充電,機器狗協助背負裝備或探路。未來家庭場景中,具身機器人可能成為“移動充電寶”,與車輛形成能源互補網絡。
5、如何在智能化賽道打造差異化體驗?2025年研發投入是否會增加?重點傾斜哪些領域?
吳會肖:我們會通過品類創新驅動差異化,長城通過“細分場景定制”突圍。例如,針對越野用戶的坦克品牌提供“越野+智駕”融合功能(如沙漠地形自動胎壓調節)。針對家庭用戶的MPV車型,智駕系統會主動規避急加速,保證后排兒童乘坐舒適性。
同時,差異化不是功能數量的競爭,而是對用戶真實痛點的精準響應。
2024年長城研發投入超92億元,2025年將繼續增加,一個是AI底層技術,包括端到端自動駕駛模型訓練與車云一體算力部署。其次是全球合規驗證,滿足歐盟、東南亞等市場的本地化法規與用戶習慣。第三個是新材料與新工藝,如一體化壓鑄車身降低智駕傳感器安裝成本。我們不以預算上限為約束,而是以“技術成果轉化率”為核心指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