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點,海滄的田女士挺著4個月的孕肚,準時走進位于海滄區人力資源市場二樓的“家門口”就業站。她熟練地拿起針線盒,手指翻飛間,一個個成品快速堆疊成小山。
“以前在家躺著刷手機,眼睛干得慌,現在既能賺錢又能帶娃,日子充實多了!”中午回家煮飯,下午繼續返工,周末還能帶侄子來體驗手工活。她說小朋友不刷手機,也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點零花錢,十分有意義。
像田女士這樣的“靈活打工人”
在海滄“家門口”就業站已有200多位
她們年齡從35歲至65歲不等
既有本市戶籍人員,也有來廈務工人員
既有失業人員也有兼職人員
4月3日
全市首個公益性“家門口”就業站
正!式!啟!動!
海滄為寶媽、銀發族、失業人員等群體
量身定制了一條
“帶娃賺錢兩不誤”的就業新路
海滄:出家門就能進廠門
部分群體需要照顧家庭,但傳統工廠‘卡年齡’‘限時間’,他們很難找到合適工作。
海滄區人社局負責人介紹,“家門口”就業站正是瞄準這一痛點,聯合工會打造“四維一體”就業扶持場景——就地就近、政策扶持、技能提升、權益保障,讓就業困難群體“出家門”就能“進廠門”。
這里不僅提供制傘、拼圣誕盒子、裝電池線盒、綁縫蝴蝶結、涂棒球棍等5類零門檻工種,還通過“四不”特色徹底打破就業壁壘:
一是不限年齡。18歲至60歲的勞動者,甚至超過60歲的群體,只要想來就業,“家門口”就業站都歡迎。
二是不限時間。從8時至17時,勞動者都可以到“家門口”就業站工作,既可以全時段在此工作,也可以放下手頭工作隨時回家。薪酬報酬以計件方式,能者為先,多勞多得。
三是不限學歷。“家門口”就業站提供的崗位,實現勞動技能零起點就業,無需技能證書,沒有學歷門檻,歡迎處于求職過渡期的高校畢業生來此積累就業經驗,也歡迎有技能經驗的勞動者來此兼職賺錢。
四是不限場所。勞動者可以在現場生產區與大家協同工作,也可以把原材料帶回家里自行處置,成品只要品檢合格都計入勞動報酬范疇。
現場直擊:左手帶娃、右手賺錢
在現場的來料加工實訓區,曾女士戴著口罩,手中的焊槍不斷精準落下。家住漸美村的她每天送完4個孩子上學后,雷打不動來“打卡”。如今,她已是站里的“技術擔當”:
中午把材料帶回家,陪娃順手做點手工,孩子寫作業我焊錫,各忙各的,踏實!
工作站的縫制區同樣熱火朝天——銀發族們邊縫傘邊聊家長里短,年輕寶媽們拼著圣誕禮盒交流育兒經。
“以前找工作總被嫌年紀大、沒經驗,這兒不一樣,大家像一家人!”65歲的李阿姨感慨道。
海滄區人社局表示
下一步,將全面落實國家
《關于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的意見》
從三方面發力:
PART.1
政策加碼
對接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幫勞動者申領獎補、落實意外傷害險,讓政策紅利“直達指尖”;
PART.2
技能升級
開設更多免費培訓課,從“會做”到“精通”,助力勞動者效率翻倍、收入翻番;
PART.3
復制推廣
在就業困難群體集中的街道鋪開“家門口”站點,讓靈活就業的“星星之火”照亮更多家庭。
“家門口”就業站不只是一處工作站,更是一個充滿煙火氣的“社區加油站”。這里沒有996的壓力,沒有35歲的焦慮,只有指尖翻飛的手工活、此起彼伏的笑聲,和一個個為生活努力的身影,詮釋著“家門口的幸福”最生動的模樣。
就業不用遠 幸福在眼前
如果你也有靈活就業需求
工作日8時至17時
直接來海滄“家門口”就業站即可
“點贊”“在看”“轉發”
大伙兒互相提個醒~
一審:方銳
二審:王慶平
三審:莊梅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