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來之際,我省紅色旅游景區利用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精心組織開展一系列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重溫紅色歷史、賡續紅色血脈,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崇尚英烈的濃厚氛圍。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清明前夕,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開展“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紀念活動,以莊嚴儀式與多元服務,引導社會各界深切緬懷英烈,傳承紅色精神。活動現場通過舉辦升國旗儀式、召開著名烈士事跡報告會、“五個一”代祭掃服務等方式緬懷先烈。同時,陵園聯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推出“烽火抗戰——抗戰時期的人民軍隊”紀念展;舉辦“翰墨敬英烈,書香潤少年”青少年紅色文化書畫作品展、“民族英雄 不朽豐碑——安葬于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著名抗日英烈事跡展”。此外,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方便群眾進行網上祭奠,公眾可通過陵園微信公眾號在線寄語英烈,或登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網站參與網絡祭掃,以“云獻花”“云祭拜”表達哀思。
李大釗紀念館
4月2日,“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在李大釗紀念館舉辦。該館攜手縣教育局,組織大黑坨小學師生精心制作手工花束,為李大釗銅像獻花。現場聆聽李大釗革命生涯和優良家風事跡,有序參觀少年李大釗教育館和李大釗手跡作品展館。活動中,為村民發放移風易俗宣傳單,組織書法名家現場書寫大釗詩文和移風易俗主題作品等,讓人們在緬懷先烈的過程中,將紅色基因深深植入心間,同時有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
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
清明節臨近,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開展“山河不忘英雄志 清明共筑強軍夢”主題活動。活動現場,學生們通過向革命先輩敬獻花籃,參觀紀念館,以及唱歌、打快板書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講述革命故事。同時,開展“布里生花”手工體驗、“鐵血少年團——軍體拳體能挑戰”活動,將紅色文化與實踐體驗緊密結合,讓青少年在學習革命歷史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愛國情懷,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舊址
清明節之際,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舊址通過規范化的儀式、分眾化服務及創新實踐,打造了兼具教育意義與情感共鳴的清明節主題活動。通過開展紅色研學實踐與專題紀念活動等線下活動,采用敬獻花籃、集體默哀等形式,寄托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結合線上資源開展教育,通過公眾號、影像資料、線上講解等形式傳播革命歷史,并推出VR線上云展廳。通過緬懷先烈、學習革命歷史,參與者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無私奉獻,增強了愛國情懷和歷史使命感。
喜峰口長城抗戰遺址
近日,“弘揚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2025·清明祭英烈活動在遷西喜峰口大刀園舉辦。現場人員通過敬獻花籃、肅立默哀、鞠躬致敬、參觀大刀園和喜峰口長城抗戰博物館等形式,寄托深沉哀思,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4月2日,潘家峪慘案紀念館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活動以“文明祭掃我行動 移風易俗樹新風”為主題,深化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回顧潘家峪慘案,祭奠遇難同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現場,黨員干部群眾及師生代表肅然起立,集體向潘家峪慘案遇難同胞默哀;志愿者向大家宣讀《文明祭掃倡議書》;潘家峪小學學生展示清明主題手抄報、繪畫作品;誦讀環節誦讀《青春中國》《清明節祭英烈》等詩詞;百姓大講堂文明實踐活動環節宣講了鐵肩擔道義的大釗精神、開灤工人“特別能戰斗”精神等。活動結束后,大家向潘家峪慘案遇難者敬獻花籃,有序參觀了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和慘案遺址。
綜合來源:各單位公眾號
轉載請注明來源紅色河北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hshbxcz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