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山區漕涇鎮護塘村鄧橋路新東海港四號橋橋兩側新安裝的紅綠燈成為當地熱議話題。一座小小的紅綠燈,不僅照亮了群眾的安全出行路,更映照出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中,漕涇回應民意的速度與為民解憂的溫度。
封路加劇擁堵,車流下的出行之困
“我們村的鄧橋路東海港四號橋最近上下班高峰期特別堵,大家出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喇叭聲、抱怨聲快把橋掀翻了,盼著政府能解決一下這個問題。”“最近一到上下班時間點,吵死了,車子從橋上都堵到兩公里外了,我們出門也不好走,你們趕緊想想辦法解決一下啊!”護塘的李阿婆和張大叔在第二綜合網格走訪時抱怨道。接到村民的反映,網格長迅速前往現場查看情況。
原來,作為連接鎮域的主干道,鄧橋路新東海港橋一直存在著橋面狹窄、車流密集存在安全隱患。為此,漕涇鎮為方便村民安全出行,正在旁邊的朱漕公路建設新橋,而因朱漕公路(G228公路—已建段)新建工程橋接坡及道路施工全面推進,自2025年2月27日起,金光村(漕廊公路—G228公路)及古崗路金光村路段正式實施封閉措施,致使車輛大量涌入護塘村鄧橋路東海港四號橋。每日上下班高峰期,鄧橋路瞬間車滿為患,車輛首尾相連,擁堵現象頻繁上演,喇叭聲此起彼伏,道路通行效率大幅降低,極易引發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針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漕涇鎮第二綜合網格迅速響應,按照“點位吹哨、部門報到”的形式,召集各相關部門和涉事村居進行研判,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對癥下藥。
治理彰顯成效,高峰期的暖心護航
“靠邊走,注意腳下安全!”“這邊的車先停一下,讓那邊的車先過!”早晚交通出行高峰時段,交通協管員和志愿者準時出現在鄧橋路新東海港橋兩側全力疏導交通。面對車水馬龍,他們嚴格依照規范,有條不紊地引導行人和車輛有序通行。車流中,他們的身影忙碌穿梭,一刻不曾停歇,全力保障著路口交通的順暢有序,有效緩解因施工造成的交通壓力。
每一次指揮,都是對安全的守護;每一次提醒,都是對文明的傳遞。在朱漕路延伸段施工封閉的關鍵時期,交通協管員和志愿者在漕涇鎮第二綜合網格的動員下,用實際行動為居民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也為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七日解民之憂,紅綠燈的有序調控
考慮到面對長達數月的封路期,單純依靠人力維持秩序壓力很大。漕涇鎮第二綜合網格敏銳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立刻響應聯動處置,與區交通委,鎮規建辦、派出所、平安辦等多部門協同發力,針對鄧橋路擁堵難題展開多輪深入研討。經過反復商議與實地勘察,最終決定在橋兩側安裝兩盞紅綠燈。從問題上報到紅綠燈安裝完成僅用一周時間,充分展現了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的“漕涇速度”。
紅綠燈安裝完成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見影。在紅綠燈的有序調控下,原本混亂無序的車流變得井井有條,配合橋面行車標識優化,實現車輛有序通行,擦碰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擁堵情況得到極大緩解。過往車主們紛紛點贊,稱贊相關部門積極作為,真正解決了民眾出行的大難題,保障了道路交通的順暢與安全。
紅綠燈的安裝,事情雖然不大,卻也是群眾所思、所盼,極大地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漕涇鎮第二綜合網格多在“有聲”處解難題、善在“無聲”處辦實事,通過網格化治理體系精準捕捉民生痛點,以“馬上辦、現場辦”的務實作風,把群眾身邊的“煩心事”辦成“暖心事”。接下來,漕涇鎮第二綜合網格也將持續推進“網格+民生”服務模式,聚焦道路安全、環境整治等領域,用干部的“服務力度”提升百姓的“幸福溫度”,在民生考卷上以務實之筆書寫暖心答案。
原標題:《一周解民憂,金山漕涇跑出基層治理“加速度”》
欄目主編:徐晶卉
來源:作者:文匯報 商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