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考試對于體制內來說,就好比研究生圈子內的專碩一般,多年前考研和考公、考編的熱度遠沒有現在這么高,那個時候就業環境比較好,沒人會像現在這樣一門心思地撲在考研或者考公考編上。
而當時的專碩是什么情況呢?多數人覺得專碩的含金量不高,因此扎堆報考學碩,而專碩經常招不滿,只能接受學碩調劑來的學生,而事業編考試也曾有過熱度不高的時候,當時考生的心態其實也是一樣的,覺得事業編的含金量沒有公務員那么高。
可這也是在有的挑的時候,才能對比一個上下高低,當就業環境愈發不明朗之后,什么含金量高與不高的,事業編和專碩照樣人滿為患!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把事業編考試當初自己唯一的出路,直接導致事業編考試發展到了如今這種局面。
為招1個人,設置167個考場?考生:光是報名費都能“賺”麻了!
近些年來的不少考試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崗位只招收一個人,但最終報名的人成百上千,甚至突破一萬!這可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最真實寫照,為了避開激烈的競爭,有考生把目標放在了三支一扶上。
所謂的三支一扶,也就是為期兩年的基層服務項目,在這兩年的服務期內,工作者沒有事業編,僅享受生活補貼和基本社會保險等待遇,乍一看沒什么值得競爭的,但由于參加三支一扶且服務期滿后,可通過考核或政策優惠轉為事業編,因此不少考生把先考三支一扶當成入編的“曲線救國”途徑。
本以為這種選擇是明智之舉,但現實卻足以驚掉不少考生的下巴!山東某三支一扶的崗位招聘人數只有1人,結果卻引來了4955個人爭相報考,這還僅僅是目前通過審核的人,后續人數恐怕還要繼續上漲。
有參加三支一扶考試想法的同學對于這種崗位信息表總是格外關注,因此當山東地區的考生看到近乎5000人競爭這一個三支一扶崗位時,也不免感到唏噓:為了招1個人設置了167個考場,光收取三支一扶的報名費都能“賺麻了”!
這可并非是考生夸大其詞,實際上就目前這五千多人的報名費來說,足夠供考上的那一個人吃喝不愁,當考試崗位的競爭發展到了令人費解的地步,這種報考模式也在不知不覺中變了味,這哪里還是考試啊,簡直跟買彩票沒區別了,用其他人的報名費來供養最終上岸的幸運兒,這不是典型的買彩票套路嗎!
但實際上同學們想的還是太簡單的,畢竟這設置出來的167個考場,從印刷試卷、監考、閱卷等后續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當1:4955這樣的數字出現時,筆者看到的不止是考編競爭的激烈,還有巨大的資源浪費!
體制內考試值得嘗試,但卻不建議同學們把其當成唯一的目標
年輕人擠進考場的背后,是對穩定工作的渴望,國考、省考、事業單位招考,每年都上演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場景。都說年輕大學生吃不得苦,可現實擺在眼前,三支一扶這類基層崗位的報考熱度不減反增。
可作為剛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筆者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盲目地跟風參加這類考試,不僅是因為每年參加三支一扶考試、上岸的人之中也有大把后悔的考生,更因為考編的成本巨大,失敗的后果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的。
許多畢業生放棄企業實習機會,把全部的時間投入到考編備考中,這種單一選擇導致個人發展能力受限,錯過職場成長黃金期。因為考編浪費的不只是時間成本,還有就業嘗試的所有機會,當同齡人已經在職場站穩腳跟,而執著于考編的同學們還在職場中掙扎時,這種對比正是考編時間成本帶來的差異。
無論是事業編還是公務員,哪怕是三支一扶這樣的崗位,都值得嘗試,但卻不值得同學們把這些選擇當成唯一的出路,更沒必要為了一次考試,就屏蔽所有的外界信息,徹底放棄求職的嘗試,不是因為這類考試含金量不高,而是競爭過于激烈,已經導致努力不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用運氣去賭自己的未來,代價未免太大了些。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