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有意思系列:奇獸傳說——躍然紙上的動物主題展”近日于上海圖書館東館一號展廳開幕。展覽由上海圖書館主辦、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院協辦,展期將從3月29日至6月2日。
作為“典籍有意思”系列的首展,該展覽以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為背景,通過數字媒體藝術與典籍文化的深度融合,將《坤輿圖說》《山海經》等50余種珍貴古籍中的奇獸故事“活化”為沉浸式互動場景,為觀眾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書海探秘”之旅。展覽開幕當天吸引了大批親子家庭、年輕觀眾及文化愛好者。
數字媒體藝術學院程瑜懷、畢盈盈、唐銘三位老師帶領學生團隊經歷長達一年多的創新探索,完成了展覽中的多媒體互動展項的創作與呈現。展覽入口“引子故事”以動畫形式展開,展廳內圍繞館藏典籍中的麒麟、獅子、犀牛、鳳凰、鯨和龍六類奇獸,創作出多媒體互動作品“麟簽奇緣、與獅共舞、心有靈犀、鳳凰于飛、海錯傳奇、奇獸藻井”,以及沉浸式交互體驗作品“異想森林”,將文化瑰寶與數字技術完美融合,讓文獻中的奇獸躍然屏幕前,使古籍善本重煥生機。
開幕當天上午,主創團隊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典籍新說”展覽創作分享會。師生們就每一展項作品從研讀典籍、創意構思、方案創作、技術落地和現場測試等各環節分享了創作歷程和典籍“活化”背后的思考,同時也探討了典籍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新活力的創作途徑。
數字媒體藝術學院一直以來致力于數字化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讓古老的典籍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文化領域探索的重要課題。
以典為源:
探尋傳統文化的寶藏
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數媒學院的師生們在上海圖書館專業研究員的指導下,一起探尋那些鮮為人知的奇獸故事與文化內涵。師生們從典籍中提取相關元素作為創作內核,融入當代審美語言進行創意構思,從最初的方案草圖到最終的呈現,每個細節都經歷了反復推敲。
數字賦能: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展覽中運用了多種數字觸控與交互技術,巧妙融合了數字動畫、互動裝置和音樂等多元形式,將典籍中的靜態圖文以直觀、生動且充滿趣味的方式轉化為多媒體交互體驗。此次與上海圖書館的合作,不僅為數媒學院師生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實踐機會,更借助上圖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創作注入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本次展覽既是上音數媒師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字媒體藝術深度融合的教學成果展示,更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集中體現。未來,數媒學院將繼續搭建實踐平臺,將學生專業所學與社會所需緊密結合,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貢獻力量。
“奇獸傳說——躍然紙上的動物主題展覽”中的多媒體互動展項
供稿:數媒學院
編輯:彭暢
審核:張卓
小音家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