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角大樓還在為六代機PPT配色糾結時,成都的天空已經劃出三道銀色軌跡——殲-36三發全開掠過云層,發動機尾焰燒得美軍衛星鏡頭直冒煙!這款全球首款進入密集試飛的六代機,量產時間表比美軍的項目預算案還清晰,直接給太平洋對岸的焦慮指數裝上了渦輪增壓!
中國航空的“三發狂飆”
看看殲-36的試飛日歷就知道啥叫中國速度:2024年12月首飛要殲-20S伴飛護駕,三個月后就能單機收起落架玩自由飛翔。三臺渦扇-15C發動機噴出的不只是41噸推力,更是把美國NGAD項目甩出十條街的研發節奏。更絕的是生產車間——模塊化組裝線上,鉚釘槍打得比加特林還快,去年成都廠區衛星圖顯示,同時停著6架驗證機做差異化測試,這哪是造飛機?分明是下餃子!
技術參數碾壓F-22
別看殲-36機身胖得像太空鯨魚,隱身性能卻能吊打F-22。菱形翼身融合設計把雷達反射面積壓到0.01平方米,相當于在宙斯盾雷達屏上偽裝成麻雀。量子雷達探測距離拉到500公里,機載AI能在0.3秒內鎖定8個目標,配合霹靂-17導彈400公里射程,關島起飛的F-35還沒摸到雷達開關,就得先吃兩發“東方快遞”。最讓美軍冒冷汗的是三發動力冗余——就算挨上一枚導彈廢掉兩臺發動機,剩下那臺照樣能2.5馬赫逃命,這生存率比好萊塢動作片主角還離譜!
美國軍工的“PPT困境”
對比波音公司的F-47項目,那叫一個慘不忍睹。五角大樓去年撥的200億美元研發經費,到現在連個全尺寸模型都沒攢出來,設計圖還在用《星球大戰》X翼戰機當參考。更搞笑的是動力系統——變循環發動機連臺架試驗都沒過,逼得工程師偷偷把F-135發動機參數改個名字往上填。國會老爺們急得直拍桌:你們這是造六代機還是搞科幻同人展?
太平洋上空的戰術革命
殲-36帶來的可不是單一武器升級,而是整套空戰體系的重構。指揮8架攻擊-11無人機玩“蜂群戰術”,20分鐘內就能把愛國者陣地拆成零件狀態。背上那臺渦輪基組合沖壓發動機更是個狠角色——5馬赫突防速度讓標準-6導彈追得吐血,從海南到關島掐著表20分鐘抵達,這哪是戰斗機?分明是帶翅膀的東風導彈!
美軍應對的“三板斧”
眼看殲-36要量產,五角大樓憋出三個昏招:
機海戰術:盤算著用8架F-35圍毆1架殲-36,可惜自家年產量才30架,還沒成都廠區半年下線量多!
技術封鎖:芯片禁令卡到第七輪,結果中電科反手掏出量子雷達,看得雷神公司工程師直呼“降維打擊”;
盟友綁票:拉著日本搞F-X項目,結果三菱重工連隱身涂層都涂不均勻, prototype摔得比日本壽司店的芥末還慘。
看著殲-36試飛視頻里絲滑的90度直角轉彎,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美軍嘲笑殲-8“八換一”戰術的傲慢。如今攻守易勢,中國航空人用三發引擎的轟鳴給世界上了堂軍事辯證法——技術代差這玩意兒,從來就不是靠PPT能追平的!下次五角大樓再開六代機研討會,建議他們先集體觀摩成都上空的特技飛行,保準比喝十杯星巴克還提神醒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