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開店面積只需要1平方米,投資3萬元就能開一家?guī)斓祥T店,怎么可能不心動。”
作為一個手持10萬創(chuàng)業(yè)資金的謹慎投資者,趙玉(化名)此前已考察過7個輕餐飲項目:茶飲店要求50平方米起鋪,烘焙坊設備投入超20萬,就連社區(qū)便利店都需10萬加盟費。
直到遇見庫迪咖啡的招商經理吳某—對方口中的“便捷店”模型仿佛為她量身定制:無需獨立門面、可寄生在便利店貨架或餐飲店角落,3萬元就能搭上咖啡風口的末班車。
可當趙玉還在研究不同植入場景的客群匹配度時,12月卻被突然告知,便捷店不讓開了。
官方的解釋是,便捷店模式因“升級原因”已于近期暫停招商,至于后續(xù)是否會重啟仍是未知數(shù)。
尚未入局的趙玉只能苦笑“運氣太差”,結果還沒過三個月,吳經理又給她發(fā)來了消息,表示庫迪品牌方最近又推出了一個便利店的新店型,比便捷店更靠譜,也不收取任何加盟費。
從3萬到10萬,從寄生式“便捷店”到獨立便利店,庫迪的招商故事迭代速度遠超產品創(chuàng)新。當趙玉盯著手機里“10萬起店,月入輕松過萬”的承諾時,一個疑問愈發(fā)強烈:這究竟是普通人逆襲的財富密碼,還是又一輪精心設計的“韭菜局”?
虛假繁榮的加盟承諾
“開店門檻,并不像他們說得那么低。”
聽說庫迪便利店“沒有加盟費、品牌方、系統(tǒng)使用費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后,趙玉有所心動,然而反復敲打各項開支后,她很快就意識到了不對勁。
(圖源:庫迪咖啡官網)
5萬元保證金僅是入場券,租金、裝修設計、設備安裝及首批采購等隱性成本層層疊加,招商經理口中所謂“10萬起店”根本站不住腳。
來自“每日人物”的調查揭示著更殘酷的現(xiàn)實,庫迪便利店的招商PPT中的門店投資項目,只計算了設備、柜體、燈具,看上去投資18萬元就能擁有一家便利店。但有招商經理指出,開一家超過60平方米的便利店,更大的支出成本是租金、首批商品采購費、裝修等等,“整體的投入成本至少在40萬至50萬元左右”。
這個曾幻想開出一家新型便利店的創(chuàng)業(yè)者,終于意識到招商話術與實際真相之間的鴻溝。
再者,即便忽略盈利模型存在的邏輯漏洞,便利店行業(yè)的存量競爭漩渦也不容忽視。
據(jù)《2023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數(shù)據(jù),中國2022年便利店平均單店日營收入是4794元,和2019年的5297元相比,下跌了9.5%;但便利店的數(shù)據(jù),卻從2019年的13萬家,發(fā)展到2022年的30萬家。
市場飽和與內卷化趨勢肉眼可見。
(圖源:庫迪小程序)
更致命的是,和憑借其成熟的運營模式、廣泛的市場布局和深厚的品牌影響力,在便利店市場已經占據(jù)了重要份額的頭部便利店相比,庫迪便利店的產品矩陣顯得尷尬而矛盾。
除了烤腸、冰激凌、西式現(xiàn)制蛋撻外,庫迪在北京門店試水上新了“熱食便當”和“早餐面點”,包括13.9元獅子頭飯?zhí)撞汀?4.9元雞腿飯?zhí)撞偷?,這些SKU與咖啡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并不強。
更何況,不少便利店自己也做咖啡,比如,711的現(xiàn)磨咖啡品牌“7cafe”、全家的“湃客咖啡”,都可以和庫迪搶生意,而預制食品、標品零售也都屬于便利店的常規(guī)配置。
庫迪便捷店顯然未在產品差異化上形成實質性突破,缺乏核心競爭力,自然難以打動愈發(fā)謹慎的潛在投資者。
聯(lián)營商信任被“掏空”
在一條關于“庫迪便利店到底能不能做”的帖子下方,很多人持消極態(tài)度,直言“千萬別做”“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其中不乏認證為“庫迪前聯(lián)營商”的用戶。
潛在投資者躊躇不前,曾被寄予厚望的“自家人”也選擇用腳投票,這背后或許與庫迪拉胯的供應鏈有關。
(圖源:小紅書)
遼寧的聯(lián)營商張新新就失望地表示“哪吒的聯(lián)名活動,半個月前就開始宣傳,結果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聯(lián)營商訂不到藍藻糖、晶球和氣泡水。這種供應鏈怎么可能供得起便利店?”
畢竟,從商品品類來看,便利店的SKU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的咖啡單品店,庫迪便利店需要同時管理鮮食、日用品等多個品類的供應鏈,這無疑極大地增加了運營的復雜性和難度。
盡管庫迪已經積極組建了專業(yè)的采購團隊,試圖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和優(yōu)化供應鏈,但鮮食產品保質期短、庫存周轉速度快等固有特性,疊加庫迪激進擴張留下的供應鏈后遺癥持續(xù)發(fā)酵,使得老聯(lián)營商對庫迪所謂“全產業(yè)鏈賦能”的承諾產生根本性懷疑。
更重要的是,老聯(lián)營商對庫迪品牌方本就不多的“信任”,還在加速流失。
一方面,時至今日,很多聯(lián)營商還在虧損的漩渦中苦苦掙扎,鄧拓(化名)就是其中一員。
他透露,裝修、設備、人力加門面,在庫迪咖啡一共投了55萬,“我把養(yǎng)老錢都拿出來了,本來想著只要比上班強點就行,結果現(xiàn)在每年虧10萬,如今是不敢出來,又想撒手,進退兩難?!?/p>
另一方面,此前茶貓、便捷店等業(yè)態(tài)的快速迭代與放棄,更讓老聯(lián)營商們形成“被割韭菜”的心理陰影,對便利店新模型的持續(xù)性產生本能質疑。
當品牌方信用透支至臨界點,再性感的PPT也難掩一個本質問題:誰敢賭上家底再陪陸正耀講一個新故事?
正如抖音博主“奶茶大學(劉)”所說,“如果說庫迪的便利店,真的如管理層說的那樣,可以引領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那么不如先做幾個標準的旗艦店,跑出盈利的模型和模式,再逐步地放開加盟,會更加靠譜,要不然和上一個茶貓有什么區(qū)別?”
便利店是“救命稻草”還是“新鐮刀”?
質疑聲浪未能阻擋庫迪的瘋狂拓店計劃。
庫迪品牌方表示將維持2025年底5萬家門店終端的目標不變,這種近乎瘋狂的終端滲透,某種程度上似乎暴露了總部現(xiàn)金流的干涸困境。
更致命的是,咖啡期貨市場也在上演著現(xiàn)實版“饑餓游戲”。
據(jù)Wind數(shù)據(jù),僅在2024年一年內,美國ICE咖啡期貨年內累計漲幅就達到約70%,高于同期國際金價28%的漲幅。據(jù)“Tech星球”報道,這次漲價周期其實已經有1年了,去年的3月8日到今年,產品原料采購價大概漲了110%。即便2月上旬價格開始小幅度回調,但咖啡期貨的價格依然處于歷史高位。
此時的陸正耀又新增一條被執(zhí)行信息,執(zhí)行標的2.78億元,執(zhí)行法院為北京金融法院,根據(jù)企查查風險信息顯示,目前陸正耀共關聯(lián)2條被執(zhí)行信息,被執(zhí)行總金額約4.63億元。
作為當年瑞幸財務造假案的最高責任人,現(xiàn)在陸正耀講出的故事已經很難再打動資本了。
在成本高壓與信任危機的雙重絞殺下,低價策略或難以為繼,庫迪急需新故事轉移矛盾,便利店模型正是這場危機中的“急救包”。
用“零加盟費”“輕資產”話術吸引資金輸血總部,用聯(lián)營商本金填補現(xiàn)金流窟窿。所謂“新模型”,似乎不過是把咖啡戰(zhàn)場未能消化的風險,包裝成便利店賽道的“暴富神話”。
那些“低門檻、高回報”的承諾,如同精心設計的誘餌,當招商PPT上的“月入過萬”與聯(lián)營商賬本上的“年虧十萬”同屏出現(xiàn),當品牌方信用崩塌至無人接盤時,這場擊鼓傳花的游戲終將露出獠牙。
趙玉最后還是刪除了手機里保存的第三版《便利店盈利測算表》,這個曾夢想在咖啡賽道逆襲的創(chuàng)業(yè)者,終于明白寫在招商PPT上的金色字體,不過是覆蓋在資金黑洞上的“糖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