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遠 | ID:Z201440
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的信息看了嗎?
說白了,想通過抬高進口商品的價格,來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同時保護本國的制造業,創造更多工作崗位。
他覺得這樣一來,美國經濟就能更強,也能在貿易談判中更有底氣,讓其他國家妥協。那么,這次加關稅到底是咋回事呢?
很簡單,“三板斧”:
第一板斧(4月5日開始):所有國家的商品想進美國,先交10%的“進門費”,不過像鋼材、藥品這些美國自己缺貨的東西,暫時先不收。
第二板斧(4月9日開始):重點針對那些和美國貿易差額大的國家,比如中國、歐盟、越南。越南的關稅加46%,中國的加34%,歐盟的加20%;理由是“你們以前收美國的關稅太高了,現在我也要對等報復”。
第三板斧:對汽車、電腦這些關鍵行業直接加25%的關稅,逼著外國企業到美國來建廠。
特朗普還搬出了1976年的《國家緊急經濟權力法》,說美國被占便宜了,必須自救,所以要加關稅。
但這招被美國媒體吐槽得很厲害,說這法律本來是應對戰爭和疫情的,現在被用來收關稅,簡直就是把這法律當成了“萬能鑰匙”。
那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干呢?
表面上看,他是為了“平衡貿易逆差”,想把美國工廠拉回國內,給老百姓多創造點工作機會;同時,他還想擺出一副“硬剛全世界”的姿態,給自己2026年中期選舉拉拉票。
但其實,他還有些“小算盤”。
一方面,美國國債窟窿太大了,欠了36萬億美元,他想靠加征關稅收點“救命錢”;另一方面,他想打壓中國、歐盟這些競爭對手,鞏固美元的霸權地位,甚至還想通過關稅逼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好讓美國能更容易地“割韭菜”。
那么,這事兒對我們普通人有啥影響呢?
簡單說,全球老百姓都跟著遭殃。
美國消費者,買進口車可能得多花2萬塊錢,iPhone得漲價15%,超市里那些越南產的T恤也得掏更多錢了。專家算了一下,美國家庭每年可能得多花3.8萬人民幣。
中國等出口國,工廠訂單少了,工人可能就得失業。不過,中國產業鏈完整、市場又大,總體還能扛得住。
越南、墨西哥這些“代工小弟”,就慘了。比如:越南產的蘋果耳機,加稅46%后,可能直接就停產了,老板都得連夜搬去柬埔寨。
對全球經濟來說,這簡直是“雪上加霜”。
因為供應鏈被打亂了,企業成本漲了,物價也跟著飆升,可能引發全球通脹。而且,各國都在反制——歐盟對美國牛仔褲加稅,加拿大下架美國啤酒。貿易戰越打越厲害,全球經濟可能就真要衰退了。
那么,各國是怎么反擊的呢?
中國肯定不好惹,直接硬鋼。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進行反制,去WTO告狀,讓美國知道不能隨意欺負人;同時,也沒閑著,忙著擴大內需,和其他國家加強合作,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歐盟,也不甘示弱。
準備對美國牛仔褲、摩托車、花生醬這些標志性產品加稅。德國網友都看不下去了,怒懟特朗普:“你是想讓美國人喝不起法國紅酒嗎?”
加拿大,更干脆,超市連夜下架美國啤酒,老百姓也跟著起哄:讓特朗普的威士忌爛在倉庫里吧。
那么,問題來了:特朗普這招能成功嗎?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不過,一些專家分析,短期來看,他可能還真能“爽一下”;嚇唬住了一些小國,比如:墨西哥已經妥協了,這可能還會給特朗普的選舉加點分。
但從長期來看,這絕對是“坑自己”的行為。
美國企業成本暴漲,可能會裁員,老百姓面臨物價飛漲,專家預測美國可能因此陷入經濟衰退。歷史也證明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加的關稅,根本沒縮小貿易逆差,反而讓美國農民和消費者買單。
總的來看,表面上喊著“讓美國偉大”,實際上卻讓全世界普通人跟著買單。這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鬧劇,可能讓全球化倒退,但最終受傷的還是老百姓的錢包和飯碗。
真是離離原上譜,一譜接一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