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厚植不起訴未成年人愛國情懷,4月2日,開封市龍亭區檢察院與至誠司法社工,以“傳承紅色基因,重塑人生坐標”為主題,組織2名被幫教未成年人走進劉青霞紀念館,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精神洗禮。
在社工的帶領下,2名未成年人緩緩推開劉青霞故居的朱漆大門。青磚灰瓦間,一幅幅泛黃照片、一件件斑駁文物,無聲訴說著辛亥女杰劉青霞“毀家紓難、丹心報國”的傳奇人生。當得知這位出身顯赫的女性變賣全部家產資助革命、創辦河南第一所女校時,他們駐足凝視,震撼于她“天下為公”的胸襟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來到這里我才知道,原來課本上的‘巾幗英雄’是這樣的,她用生命踐行了理想信念!”一位未成年人在留言簿上動情寫道。
檢察官和社工設計了“時空對話”互動環節,在“假如我是劉青霞,面對榮華富貴與家國大義,該如何抉擇?”的主題討論中,他們圍繞“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展開探討,檢察官以“愛國不是口號,而是行動”為主線,引導他們思考“新時代如何傳承紅色基因”、“如何在生活中踐行奉獻精神”,教育他們從遵守校規校紀到參與志愿服務,從關愛家人到服務社會,將抽象的精神品格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指南。
檢察官同步開展訓誡教育,通過剖析劉青霞以教育救國的時代意義,揭示“遵紀守法是愛國底線”的深刻道理。針對2名未成年人存在的法治觀念淡薄問題,檢察官結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關條款,詳解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的界限。“劉青霞女士用一生守護家國大義,今后我不僅要守住法律紅線,還要以她為榜樣,多為社會做些有用的事。”一名參與活動的未成年人在訓誡后鄭重表態。
此次沉浸式教育幫教活動,創新“歷史場景+情感共鳴+行為引導”的教育模式,通過具象化的榜樣力量,在幫教對象心中種下責任與擔當的種子。下一步,龍亭區檢察院將持續深化“紅色基因+法治教育”特色幫教體系,用紅色文化滋養心靈,用法治精神護航成長,為迷途少年點亮回歸之路。(圖/劉晶晶 鄭雪)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