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是何年?我們何德何能,竟能看到“滿朝文武”為我們載歌載舞!
最近,各地的鄉鎮干部為了宣傳家鄉的文旅,可真是鉚足了勁兒,梨花園、桃花島、采茶山、油菜地,穿著襯衫和行政夾克就開始整活,有表演對唱的、有花式尬舞的、有搞說唱的,那卷的程度真是讓人又好笑又敬佩。雖然有的手腳不太協調、表情也略帶羞澀、動作拘謹毫無美感,但一招一式都透著質樸的活力。看了以后忍不住讓人懷疑:下一步才藝表演是不是要納入公務員考試啊?有不少網友在為這些干部們的才藝叫好,但也有人提出質疑:“嘩眾取寵”“丟了面子”!
鄉鎮干部“花田尬舞”是真的“嘩眾取寵”“丟了面子”嗎?
針對這樣的質疑,四川綿陽安州區秀水鎮黨委書記馮勝國回答得很坦然:“面子都是老百姓給的,只要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了,我覺得個人的面子不重要。”看來馮勝國想得很明白,所謂的“面子”那不是對個人外在形象的維護,而是要看為老百姓做沒做好事兒。
馮勝國是互聯網上第一波豁出去跳網絡熱曲而爆火的鄉鎮干部。視頻發出后的第二天,秀水鎮的農業園區里擠滿了游客,客流量估計同比增長了兩到三倍。大家就開始感慨了,高端大氣不如鋪天蓋地!真正吸引游客的,也許并不需要多么“專業”的包裝,一段接地氣的舞蹈,就把人給引過來了。作為基層干部,能夠放下架子走到田間地頭,以不勞民傷財的方式,在鏡頭前跳起舞,與群眾打成一片,這種“反差萌”,其實就是新時代干部與群眾的雙向奔赴。所以說,放下“面子”,有時候恰恰也能掙來“面子”。
在文旅內卷的今天,地方景區推廣想要出彩確實不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花田尬舞”時間長了,新鮮感就少了,難以帶來持久效益。當前不少干部開了社交媒體賬號,大多都是在“套公式”整活,一樣的背景音樂、一樣的視頻風格,看多了,逐漸給人機械模仿、蹭流量的印象。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風景、產業等資源,應該根據自身特色進行差異化宣傳。短時間蹭熱點、追熱梗,確實能吸引一波粉絲、帶來一些流量,但是文旅宣傳絕不能止步于“追熱梗”“蹭熱點”,必須轉向“練內功”,讓短期的流量固化為長期的價值。
以爆火的秀水鎮為例,干部尬舞僅為當地油菜花節宣傳的一環,其背后依托的是“優質糧油主產區”的特色產業根基與配套服務。而有的地方雖推出了桃花、櫻花、油菜花等不同花卉景區,但“花海+游樂設施”的模式千篇一律,沒有特色配套服務,自然也吸引不了太多的游客。
近年來,先進的文旅典型還真不少。以淄博燒烤為例,淄博不僅僅是烤串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價格親民、服務到位,再加上燒烤專線、專人值班、志愿服務、免費寄存、醫療服務等等,全方位為游客“保駕護航”,口碑樹立起來了,還擔心人不來嗎!再如江西婺源,同樣是油菜花田,它把旅游資源開發、游客接待、高峰期緊急預案,甚至連上廁所是否便捷舒適這種細節都想到了,這樣的景點怎能留不住人?
流量時代,想要做強文旅,拼“舞功”更要拼“內功”!“尬舞”只是一時之策,變流量為“留量”,方為長久之道。馬上就要到清明假期了,這個假期哪里的文旅會“出圈”?我們拭目以待!
農視點述評員 | 趙寧寧
剪輯 | 王曉輝
主編 | 楊公元
監審 | 宋錦峰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溫度融化數字,用視角剖析現實,讓每一聲嘆息都被聽見,每一份堅守都有回響。《農視點》,看懂生活褶皺里的光——這里沒有宏大敘事,只有與你血脈相連、與時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農視點》屬中央新聞網站農視網原創欄目
版權歸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