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釣魚島國賓館舉辦。與會代表包括國家三部委相關負責人、行業專家以及知名車企CEO等。論壇設有28場主題演講,聚焦“提高產業集中度”、“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智能駕駛安全”三大熱點。
在百人會論壇舉辦的前一天,包括梅賽德斯-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松林、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在內的40多位外資企業全球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及工商協會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最高規格的會見。此次會見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對外資企業的政策不會變也沒有變。
從一系列的信號可以看出,此前被輿論唱衰的外資及合資正在迎來新的利好。
合資2.0,以本土研發為重心
2023年是合資品牌的“分水嶺”,那一年,中國品牌以56%的市場份額反超合資。
中國品牌的崛起離不開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十年位列全球第一,其占比超過60%。
究其原因有二,首先,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覆蓋三電與智駕,這是中國品牌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次,在對待智駕輔助的問題上,視安全為造車底線的合資車企更加謹慎。
趨勢一旦形成,沒有誰是例外。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強勢增長(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逼近50%),合資車企紛紛開啟變革——他們不再困守以產品導入為主的合資1.0模式,而是通過加強與中國本土公司的合作、重組供應鏈提升競爭力,我們將這種雙向賦能稱為合資2.0。
比如,今年豐田與廣汽深度合作推出了具備高階智駕輔助功能的豐田鉑智3X,東風日產即將上市搭載Momenta高階智駕輔助系統的B級純電轎車N7,上汽奧迪與一汽奧迪今年上市的新車型將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3.0。
大眾除了與Momenta聯合開發智駕輔助系統,還斥資7億美金購買了小鵬汽車5%的股份。何小鵬曾公開表示,大眾的制造體系相當優秀。
電動化層面,合資車企也在加速追趕。2026年將是合資“電混元年”,上汽大眾明年將推出一系列電混產品,對插混或是增程動力,發動機強就贏在了起跑線。而上汽大眾在燃油車領域的技術實力有目共睹,在新上市的途昂(參數丨圖片)Pro上就搭載了技術再突破的第五代EA888發動機。
從依靠產品導入的單打獨斗到雙向奔赴的融合發展,合資車企找到了參與曠世競爭的“方法論”。重點是,國家定了調——合資車企是中國汽車產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眾為中國帶來了什么?
提到合資,就不得不提到“合資標桿”上汽大眾。上汽大眾成立于1984年10月(前身叫上海大眾),是中國第一家中德合資公司。
▲ 國民記憶桑塔納
說大眾是德系品質的代名詞,沒有人會反對。在安全實驗、工藝標準、驗證測試等核心領域,大眾堪稱“黃埔軍?!?。
前不久,我參觀了上汽大眾安全實驗中心,該中心自2013年啟用以來,每年進行超過500次碰撞試驗,相當于每個工作日報廢兩輛新車。最讓我震驚的是它的假人中心,49個假人造價超過1億RMB。
▲ 上汽大眾造價上億的假人中心
大眾不只獨善其身,同時也在幫助其它車企提升工藝水平及品質標準。此前江淮的一位部長告訴筆者,因為思皓合作項目,大眾為江淮帶來了全新的品質標準與管理體系。
公允地說,沒有大眾這樣的全球巨子進入中國,中國汽車工業不會發展得這么迅猛,作為普通用戶的我們也不能這么快地享受到全球化產品與服務。正是因為有合資車企的積極參與,中國汽車產業才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從2009年開始,中國穩居全球汽車消費第一大國。
反內卷重安全
此前合資車企集體陷入困境,一方面是因為智艙、智駕輔助與用戶需求存在差距,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車企內卷式競爭極大影響了行業生態。
好消息是,國家出手反內卷!在百人會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及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態,三部委將聯合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
國家發展改革副主任鄭備直言,汽車行業無序競爭不僅在短期內造成行業利潤下降、長期還將削弱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汽車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正在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內卷式競爭問題突出。
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強調,不搞內卷式競爭,不卷價格拼品質,不卷參數拼體驗,不卷噱頭拼服務,共同構建更加健康、更可持續的汽車產業生態。
作為行業普通觀察者與消費者的我,認為汽車行業急需解決兩大問題:
首先是提升車企的盈利能力,無休無止的價格戰讓車企盈利能力大幅降低。70多家車企參與競爭,大概只有10%的車企有盈利。絕大部分車企面臨虧損絕非正?,F象,就業、財稅也會受到影響。
其次是規范智駕宣傳,智駕宣傳現在既無標準更無底線,智駕輔助被一些ICT公司夸大成自動駕駛,不少不明真相的用戶在拿生命祭奠智駕。
針對這一怪象,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呼吁“全民智駕是智能的智,不是自動駕駛的自,確保大模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仍是當前亟待攻克的關鍵課題”。
他預測,到2030年,基于先進的端到端大模型的L4級全自動駕駛乘用車,有望在中高級乘用車實現規模商業化——請注意,2030年、有望、中高級這三個關鍵詞。
況且,炙手可熱的L3、L4自動駕駛絕不是空中樓閣。安全、品質、服務永遠是車企的基本功。
最后說說
作為產業新生態,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如硬幣兩面,它既為中國品牌贏得了進軍全球的機遇,讓中國制造站上了世界舞臺,但同時,我們也在承擔過度內卷帶來的副作用。
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局,不僅合資在重組供應鏈,“國家隊”也面臨重組。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百人會論壇上明確表態,下一步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目的是為了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這意味,未來的競爭將以集團車企為主,比拼的不只是某項技能,而是依托核心技術、安全品質、服務能力構建的體系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