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大明宮詞》是一部閃耀著陌生的奇異的光芒,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解讀歷史的戲。
它選擇了愛情和權力這兩個人性中最永恒最重要的矛盾沖突來演繹歷史。
編導把它放在一個巍峨強大的帝國、華麗莊嚴的宮廷之上來描寫——生殺予奪、上下其手,報復嫉恨、陰森恐怖,宿命乖戾。
種種驚心動魄的爭斗都在不動聲色中戴著白手套在做,冷酷在詩情畫意中微笑。
一直以來,《大明宮詞》給了我一個關于大唐的最華麗的夢,但不得不承認,它實在又太悲哀。
氣勢恢弘又不失唯美的背景靜靜訴說大明宮中的沉浮與命運;華美飄逸的服飾縱情想象當時的浪漫與奢侈;精致如詩的對白傾心演繹古老的故事。
伴隨著蒼老、悠遠年邁的太平的旁白,始終蕩漾在大明宮中的痛苦、惆悵、恐懼、寂寞,也漸漸隨時間一同逝去。
在這里,驕傲的皇嗣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他自己的規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軌跡,然而都得服從一個陰郁的共同命運——權力。
有些人反抗,就產生了悲劇,對于這些悲劇,皇族里是絕口不提的。
與生俱來的權力賦予他們輝煌和驕傲,但他們也必須付出代價。
無論他們是熱愛權力還是痛恨權力,他們都是被困在牢籠里。
牢籠的無數根鐵柵是由權力構成的,籠子的四壁盡是耳朵和眼睛,而他們卻又在牢籠中為權力斗爭,或愿意或不愿意。
李弘、李賢、李顯、李旦,這些名字變成人們背后陰沉的猜測,他們的血在風中結痂,加重大明宮濃郁的色彩。
可是權力仍然需要血的滋潤,陰謀不會落幕。
大明宮是權力的溫床,宮中那把龍椅是權力極至的象征。
因權力而衍生的野心和欲望將恐懼連綿不斷地籠罩在大明宮上空。
輝煌的背面是殘酷,華麗的外表下是無常無情,激情過后邊是絕望。
《大明宮詞》里太多絕妙的角色,以至于李治這個角色被大多數人認為過于平庸甚至瞬間湮沒在那些精彩絕倫的眾多人群中。
但是,我覺得在《大明宮詞》里,李治絕對值得花費筆墨,他被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動形象。
唐高宗李治,在歷史上就是一位沒什么才能的皇帝。
李旦說“我的儒弱來自我有限的才能和我對自己才能的正確認識”,放在李治身上我倒更顯得合適。
李治不想當皇帝,卻登上了權力的中心,像被困在牢籠中的囚徒,擁有權力卻無視權力。
他的血脈中流淌著中國式文人典型的猶疑與軟弱,而他又并不全是一個昏庸的人,詭譎多變的宮廷政治,他皆是看在眼里,卻獨獨選擇了沉默。
反抗權力本身就會產生悲劇,而他又有一位如此強大的皇后,更加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劇。
李治把大權都與皇后分享,自己主動出局,做了個甩手皇帝。
他是一位回避權力的人,他耽于幻想,喜歡皮影戲,宮闈生活帶給他的更多是煩惱,只有在皮影戲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不會像君臣關系一樣復雜。
李治這種不顧現實、沉湎于幻想的氣質也遺傳給了自己的孩子們,比如太平和李顯。
李治對武則天有著超出夫妻之間的依戀。
武則天更多的時候像是一個長者,在他的生活和政務中遇到任何困難時,給予他最值得信靠的幫助。
因此,當群臣們發覺武后大權獨攬的端倪而勸皇上廢后時,李治始終是猶豫的。
也因此葬送了身邊那些忠于李姓王朝的大臣們,類似的還有武后不動聲色地除掉了那個無腦驕縱的魏國夫人賀蘭,李治晚年最寵幸的女人。
李治明知是誰所為卻無動于衷。
他深知自己沒有懲罰武則天的資格,江山是她治理的,她的角色早已不只是一位妻子,而是行使皇權的代理人。
就像武則天對太平說的,寒冷的夜晚,武后還在辛苦地批改著奏章,而高宗卻在和自己的愛妃以及他的繼女尋歡作樂。
如果沒有武則天的勤政,李治幾十年的江山也未必能坐穩。
李治也并非完全不反抗,但他的反抗是無聲的,消極的。
因此他的悲劇仿佛被稀釋了濃度,來勢也沒那么洶涌,甚至還得到了一時的安寧。
可是,他仍然是痛苦的。
在面對一場場血淋淋的政治斗爭和令人寒心的骨肉相殘后,李治還是選擇了原諒一切。
哀莫大于心死。
最精彩是武后廢賢一幕。
李治兀自潛心于皮影戲的山水青蒼之中,輕描淡寫間化解了武后一輪又一輪的詰問。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說的便正是這番境界。
李治波瀾不驚應答如流,又無不流露出一種獨醒的悲愴,一句“你是讓我shi子還是休妻”,聰慧如武后,亦是被駁至啞口無言。
與武后的強勢不同,李治深諳強極則辱的道理,用畢生書寫了一個棄字,名韁利鎖,該放則放,英雄美女的沉重,當棄則棄。
正如李治自己臨死時對太平所說的:
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好多好多的不如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無一例外,其中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別人鑄就的,自己一無所知。比如說父親,我從來沒想當皇上,是先帝的選擇,于是,就有了以后許許多多的不如意,關鍵在于你怎么對待它們,是原諒還是不原諒。有的人一輩子都靠原諒生活,比如我,就沒什么出息,但內心快樂。有的人一輩子都靠不原諒生活,會很有出息,內心卻不安寧。你面臨同樣的問題,選擇時一定要慎重。
李治是有血有肉的,看的清朝堂和后宮,在被賦予的不如意的人生中選擇漠視權力。
但李治對太平的愛是深沉的,“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提前告誡了女兒的命運。
李治的性情過于淡泊,過于寬厚,為了自己想要的平靜生活,為了心中的安寧,他選擇逃避。
他在朝堂上無心,一思索國事就頭痛,把奏折交給妻子,自己一心一意地跟心愛的人玩皮影。
也是因為他無視權力,所以他只能在武則天面前“懦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疼愛的兒子一個一個走遠、寵愛的女人一個一個莫名離開,再也回不到他身邊。
這樣的人生,或許是少了些九霄放歌的慷慨激昂、缺了些彈指間叱咤朝野的帝王霸氣,但至少在生命的彌留之際,他獲得了最大程度上的幸福。
昔日顧盼間尚有幾分狡黠的小女兒太平已嫁作人婦,云淡風輕,歲月靜好,人生的最后一刻能有她相伴,已是上天最大的眷顧。
那些埋藏在李治宿命深處的記憶如皮影戲般一幕一幕地重放,直到她蓬松的黑發漲滿他的眼簾,直到他看不見道路山川,直到眼前終只是漆黑一片。
最終,李治死于大明宮一片潮濕的天色之中,死于對大唐山河不出已愿的漠視之中,生命最后一刻陪伴他的是他愛念的女兒和皮影。
李治那同疾病相伴的一生是傷感而困苦的,直到那一刻才讓人看到他最后的純真的歡樂。
名利、江山、愛情,所有的一切皆隨一代帝王消散而逝劃上了句號。
浮光掠影褪去之后,重現眼前的竟仍是,最初的芳草碧云天。
原諒,這是李治對世間全部智慧的總結。
他依靠這一品格贏來了一生相對平靜祥和的心境,但最終也喪失了自家的山河。
看那一江春水,看那滿樹桃花,看那如黛青山,都見證著李唐代江山一步步改名換姓。
~未完待續~
(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溫暖和深情
極致的美好與憂傷,年少時看不懂,然歲月終讓這些痛,磨鈍成平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