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界報道,為反制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對液化天然氣(LNG)加征15%關稅。報道稱,中國已經40天沒有從美國進口LNG,而中國買家也正轉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購買LNG。這場由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正讓全球最大的LNG買家和賣家面臨“脫鉤”的威脅。而就在之后澳大利亞能源巨頭伍德賽德能源發布新聞稿,宣布和中國華潤燃氣公司簽署了一項長期LNG銷售協議:自2027年起,伍德賽德將在15年內每年供應約60萬噸LNG。
特朗普(資料圖)
這是近年來中澳首次達成的長期能源協議,表明兩國貿易關系正在回暖。對比美國的遭遇,澳大利亞的能源企業無疑成為最大贏家,而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則顯得極為尷尬。中國選擇澳大利亞作為替代供應國并非偶然。首先,澳LNG價格較美LNG低約20%,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選擇。其次,澳大利亞距離中國更近,運輸時間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降低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近年來中澳關系逐步緩和,雙方在能源、農產品和礦產等領域的合作正在恢復。
中國澳大利亞商會會長表示,澳中經濟關系正邁入創新驅動、綠色低碳和高附加值的新階段。這不僅鞏固了傳統貿易的優勢,也開辟了眾多充滿戰略性增長潛力的新興領域。成立于1996年的中國澳大利亞商會現有約200家會員企業,已發展成為推動澳大利亞企業在華商業發展的最大非政府組織。馮栢文指出,兩國經貿關系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升級,從以資源為主的貿易模式逐漸轉向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以及共享經濟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年初,自從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后整個國際貿易就一刻沒有安寧,直到今天特朗普還在打算到四月份對歐盟加征關稅,急的歐盟是一陣跳腳。然而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后,不僅沒有受到好的影響,反而果斷的被中國反制,影響最大的就是美國農業巨頭與能源巨頭,這兩個都是美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眾所周知中國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更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之一,因為人口基數在這里放著,所以每年從世界各國進口的農產品與能源不計其數。
魯比奧(資料圖)
中國精準且有力反制措施,直擊美國相關產業的要害,然而特朗普政府并未就此罷手。僅僅時隔一個月,特朗普再次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短短時間內,兩輪加稅讓美國對華關稅累計達到20%,貿易戰的硝煙愈發濃烈。美國加征關稅背后的“小算盤”暴露無遺,特朗普政府一直心心念念要刺激制造業回流美國。在貿易平衡問題上,美國長期存在貿易逆差,特朗普將這一“罪過”歸咎于中國,認為中國對美出口大量商品,搶走了美國的工作機會,損害了美國利益。
從全球影響來看,美國在貿易方面的單邊主義行為嚴重破壞了多邊貿易體制。世界貿易組織倡導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美國單邊加征關稅削弱了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加劇了國際貿易緊張局勢。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伊恩?貝格警告,這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美國《紐約時報》分析,各國對美國的反制性關稅措施將影響美近800萬人就業。中國此次明確不接受談判,堅決不再對不合理要求做出讓步,彰顯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
特朗普(資料圖)
當特朗普還在糾結于"極限施壓"的舊劇本時,中國已在高質量發展中構建起“攻守兼備”的堅固工事。而這場激烈博弈的本質,是單極霸權與多極秩序的碰撞,也是零和思維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較量。歷史終將證明:任何試圖用關稅筑墻的舉措,不過是螳臂當車的徒勞;唯有尊重市場規律、恪守國際準則,才能在全球化的海洋中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