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敬 北京報道
2024年,海昌海洋公園(02255.HK)交出了一份營收微增但虧損大幅擴大的成績單。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18.18億元,同比僅增長0.1%,但凈虧損卻從2023年的1.97億元激增至7.40億元,同比擴大275%。
過去一年,公司旗下公園入園人次共計約1079萬人,同比增長16.1%,公園門票銷售收入卻下降0.84%,二次消費未能有效提升,導致公園運營收入同比微降0.13%。與此同時,公司流動負債凈額高達29.53億元,4.97億元借款逾期未還。盡管公司已與產業基金簽署1億美元可轉債融資意向,但融資落地前,流動性風險仍如“懸頂之劍”。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海昌的OAAS(文旅服務及解決方案)模式在輕資產運營方面具有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回報周期長和利潤空間有限的問題。
就公司經營業績情況,《華夏時報》記者致函海昌海洋公園。截至發稿前,公司方面尚未就具體財務數據及經營情況作出正式回應。
客流增長與收入背離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昌海洋公園錄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8.18億元,較2023年增長約0.1%。值得注意的是,該集團旗下公園入園人次共計約1079萬人,同比增長16.1%。但從業務構成來看,公園運營收入卻同比微降0.13%至16.85億元。
林先平認為,公園運營收入下降而入園人次增長的問題,可能反映公司過度依賴低價促銷,而二次消費(餐飲、零售)未能有效提升。
海昌海洋公園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其門票銷售、食品及飲品銷售、貨品銷售、來自酒店營運的收入以及咨詢、管理及游樂收入均有所下滑,唯有園內游樂收費收入同比上升。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園內游樂收費收入同比增長10.01%,但食品及飲品銷售收入、貨品銷售收入和酒店運營收入均同比下降,說明游客在園內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未得到充分激發,二次消費的提升未能彌補門票收入的下降,整體運營收入因此受到影響。
截至2024年底,海昌海洋公園在全國范圍內持有并運營7家以“海昌”為品牌、以海洋文化為主的大中型文旅項目。公司在財報中表示,整體收入增長約0.1%主要得益于鄭州公園在2024年實現了完整年度運營,貢獻了全年業績,抵消了部分由外部環境導致的收入下降。
在盈利能力方面,海昌海洋公園面臨較大的挑戰。公司經調整后EBITDA盈利為1.66億元,較2023年的5.08億元大幅下降約67.3%。這一下降主要源于部分公園收入同比下降,以及其他收入及收益的顯著減少。具體來看,其他收入及收益從2023年的3.07億元降至2024年的1.04億元,降幅達66.1%,主要由于期內未產生出售關聯公司收益及金融資產股息收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行政費用從2023年的4.70億元增至2024年的7.19億元,增幅高達53.1%,主要由于鄭州公園行政費用增加及一次性減值1.90億元的影響。
對此,柏文喜表示:“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短期的、非經常性的,隨著項目的推進和運營效率的提升,未來可能會有所改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可能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長期性的結構性難題。例如,隨著業務的擴張和項目的增加,管理復雜度上升,可能導致行政費用的持續增長;如果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成本結構未能及時優化,可能會面臨長期的成本壓力。”
總體來看,公司年內虧損約7.40億元,較2023年的1.82億元大幅增加,母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7.40億元,較2023年的1.97億元擴大275%。
記者注意到,海昌海洋公園在2024年度未進行任何股息分配。董事會決定不建議派發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此外,報告期內公司未實施任何股份回購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
OAAS模式能否扛起增長大旗?
近年來,海昌海洋公園一邊推進輕資產模式轉型,一邊通過落實IP戰略形成IP運營業務。
2022年至今,海昌海洋公園逐步建設并運營奧特曼主題館及主題娛樂區,將奧特曼IP深度融合進上海公園、鄭州公園、發現王國公園。財報顯示,2024年上海公園的奧特曼主題酒店入住率超70%。
海昌海洋公園認為,推動IP在主題樂園的落地將拓展公園板塊的收入高度,并優化其收入結構。
公司表示,公司將繼續拓展IP酒店業務線,探索IP主題館、IP主題店(FEC)、IP快閃店、IP賽事及嘉年華等多種形式的IP產品。未來將引入更多國際知名IP,如Line Friends、熊本熊及迷你世界等,賦能主題公園運營和OAAS業務,推動IP在各類休閑度假娛樂場景中的應用,涵蓋酒店、場館、商品、餐飲、演藝、展覽等多個領域。
目前,海昌海洋公園采用輕資產模式的大型項目包括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項目、福州海昌海洋公園項目、寧波前灣新區海昌IP樂園、沙特阿拉伯海昌海洋公園等,在談中的儲備項目包括南京、大連、重慶等地。2024年,公司OAAS收入同比增長2.8%至1.33億元,主要得益于解決方案項目的增加,但收入占比僅7.3%。
北京項目預計于2027年上半年開始試運營,毗鄰環球影城,由北京通州城市建設運行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承擔42億元建設投資,海昌僅負責運營管理并分成。
海昌的困境是本土主題公園企業的縮影——在規模擴張與盈利模式間艱難平衡。輕資產項目能否快速貢獻現金流、IP戰略能否突破“引流難變現”瓶頸,成為其轉型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柏文喜指出,輕資產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降低公司的資本支出和運營風險,通過輸出品牌和管理經驗獲取收益。然而,其缺陷也較為明顯,如對合作方的依賴程度較高,收益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相對較弱等。
他進一步表示,海昌的輕資產模式在2025年至2026年實質性改善現金流的可能性較小,原因在于,一方面項目回報周期長,無法為公司帶來顯著的現金流;同時,運營分成模式具有局限性,海昌的利潤空間可能相對有限,因為其收入主要依賴于項目的運營效果和客流量,而北京項目面對環球影城等周邊項目的競爭,其客流量和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
1億美元可轉債和29億元流動負債壓力
去年10月底,市場上曾有傳言稱海昌海洋公園將出售資產、私有化、控股股東將出售所持股權。彼時,海昌海洋公園發布自愿性公告,明確表示目前沒有出售資產的計劃,控股股東也沒有私有化公司的計劃,并表示控股股東表示將以公司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考慮優化股東及資本結構的機會,但目前沒有與任何投資者達成股權出售協議。
2024年11月18日,海昌海洋公園公告稱,公司收到一家銀行的《逾期貸款(墊款)催收通知書》,該銀行及其他多家銀行(下稱“貸款人”)與海昌海洋公園旗下一家子公司簽訂的貸款合同下的債務于2024年11月17日到期,該債務包括5000萬元的本金和約1380萬元的利息,要求該子公司立即履行還款義務。
公告顯示,海昌海洋公園已與貸款人積極磋商,雙方已就穩定該子公司經營管理、化解風險等達成共識。海昌海洋公園方面表示,公司正盡最大努力籌措資金以結清未償還款項,并尋求新的再融資機會。
11月20日,海昌海洋公園自愿公布與潛在戰略投資者簽訂示意性條款的清單。公告稱,公司已于近日就潛在融資事項與一家產業基金訂立無法律約束力示意性條款清單,約定該基金擬認購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債券1億美元,所得資金用途為一般性公司資本開支和流動資金。
截至2024年底,流動負債凈額高達29.53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4.97億元到期未償還,公司后續償還了其中6672萬元。海昌海洋公園表示,該等情況表明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可能對本集團的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慮。
就財務與資本管理,公司表示,將繼續優化財務結構,加強現金流管理,確保資金充足以支持未來項目的開發和運營。通過續借銀行貸款、尋求新的融資渠道等方式,增強財務靈活性。
公司表示,一直積極與潛在投資者磋商,需要時會進一步融資,包括但不限于股本融資、供股及發行新可換股債券,以改善集團的流動資金。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