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福建訊www.cnatv.com.cn/(記者顏建波通訊員濟寧廣電顏秉剛)為積極傳承和弘揚儒家家學。4月1日上午,【斯文在茲】——儒家四圣家學講壇在濟寧學院舉行。
孔垂長重要講話
來自海峽兩岸的學者、孔顏曾孟四氏后裔代表及當代教育專家共聚一堂,在濟寧學院共同探討四圣家學傳統的傳承、轉變和當代價值,展望未來教育發展之路,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注入鮮活力量。
主持人
這一重大事件,充分展現四氏族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的精神”。
孔垂長與顏秉剛分別發言
尤其是2024年總書記一如既往,念茲在茲。在赴地方考察、主持召開重要會議等眾多場合,多次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的繼承。
曾令霞與曾令繼
跟著總書記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儒家四圣家學沖鋒在前。
兩岸學者
四氏學是歷史上衍圣公府為孔、顏、曾、孟四氏“圣裔”特設的學校。儒家家學特別強調儒家思想在家族內部的傳承與發展,注重家族成員對儒家經典的學習、理解和實踐?;顒右潦?,一段歷史短片將觀眾帶回90年前。90年前的1935年,改爵為官,孔、顏、曾、孟四氏嫡長孫在南京齊聚一堂,展示了家族成員的血脈相連和儒家文化的傳承延續。
兩岸學者
90年后的今年2025年,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先生首倡孔、顏、曾、孟四氏嫡裔再聚首,共同探討四圣家學傳統的傳承、轉變和當代價值,展望未來教育創新之路??鬃拥谄呤糯臻L孫孔垂長重溫孔氏家學的風貌,以祖父孔德成先生言傳身教的具體事例談孔氏“詩禮傳家”及其現代意義。一千多年來,《顏氏家訓》成為儒家教育思想與世俗生活成功貫通的重要典籍。顏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顏秉剛則援引《顏氏家訓》中警句,強調顏氏家學的傳統及對當代家庭教育的指導意義。第一代“宗圣奉祀官”曾繁山嗣子曾祥符之女曾令霞以曾子家學的修身傳統為切入點,揭示曾子家族的仁孝家學以及當代影響。孟子第七十六代嫡長孫孟令繼結合孟母教子的故事,剖析母教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孟子所講的“大人之學”。
專家學者和媒體提問
隨后,海峽兩岸教育專家、學者,結合四氏家學,探討傳統教育傳承以及對現代教育創新的意義。臺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董金裕講解了傳統教育對當代教育的啟示意義和借鑒意義。曲阜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顏炳罡教授以《<顏氏家訓>就是“顏氏家學”——兼論顏氏家學的本質特征與文化屬性》為題,講述了顏氏家學的忠烈傳統以及和儒學的本質關系。臺北市立大學張曉生教授分享臺灣將《論語》《孟子》融入中小學課程的實踐經驗,強調經典誦讀對青少年人格塑造的積極作用。濟寧學院劉振佳教授則從四氏學堂到現代師范教育的演變,展望“全人教育”的儒家智慧方案。
在隨后的互動環節,臺灣東吳大學李克明教授以“孔子遇見哈佛”的幽默比喻,闡釋東西方教育理念的對話可能;深圳“儒士社”總祭酒羅仁和分享青年踐行儒家禮儀的心得,展現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生命力。濟寧學院學生的提問更是引發全場對修身傳統的當代實踐的思考。
值班總編 郇詠 責任編輯 嚴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