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漫游 北京報道
日前陸續公布的上市銀行業績報顯示,2024年六大國有銀行凈息差普遍下降。
展望2025年,國有銀行管理層亦普遍認為,凈息差還將承壓。面對2025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可能再度下調、新發貸款利率持續走低的預期,國有銀行已拉開一場資產負債“精細戰”,優化資產久期、加碼高收益債券、爭奪低成本存款成為破局關鍵詞。
2024年凈息差普降探因:LPR調整+債務置換壓力
2024年業績報數據顯示,六大國有銀行的凈息差在2024年普遍較2023年有所下降,其中交通銀行的凈息差變化最小,僅下降了0.01個百分點,其他銀行的凈息差下降幅度在0.14到0.19個百分點之間。
這一變化反映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銀行面臨的息差壓力依然存在,但整體變化趨勢較為穩定。
農業銀行董秘劉清在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分析稱,2024年存量房貸利率下調、LPR的調整等因素,讓信貸等資產收益率面臨下行壓力。
中國銀行研究院解構2024年凈息差的壓力來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上年度LPR下調,推動個人按揭、對公貸款等存量貸款在2024年年初進行重定價,疊加2024年1年期、5年期LPR分別下調35和60個基點,進一步對新發放貸款定價產生下降壓力。二是存量按揭貸款利率下調,根據9月24日公布的系列政策,10月底對符合條件定價較高的存量按揭貸款利率統一調整至LPR下浮30個基點。三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目前隱性債務化解相關工作有序推進,置換高成本存量隱性債務將帶動凈息差下行。
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坦言:“2024年擺在我們面前的宏觀經濟環境是要穿越低息差的環境,這對于這么大的資產負債表的銀行,壓力可想而知。”
工商銀行副行長姚明德表示,從工商銀行自身情況來看,2024年該行主動加強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負債布局調整,優化大類資產擺布,強化負債成本管控,工商銀行堅決不打價格戰。
建設銀行行長張毅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上半年,該行凈息差為1.54%,尤其二季度,凈息差降幅明顯收窄。這得益于該行結合市場利率的變化,堅持調整優化資產負債的業務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期限結構和客戶結構。
“與此同時,積極的因素也在積累:一方面,主要銀行再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2024年10月,主要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息,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個基點,協定存款利率下調40個基點。存款降息效果較為明顯,部分對沖資產端收益率降幅。另一方面,同業存款自律倡議生效。2024年12月《關于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議》生效,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納入自律管理,同業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銀行維持凈息差穩定。”中國銀行研究院指出。
2025年調結構:資產端“尋高逐久”+負債端“量價雙控”
談及2025年凈息差變化,中國銀行研究院方面指出,2024年四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2%,同比下降0.17個百分點,為歷史新低,未來預計將延續下降趨勢。
姚明德指出,一是從宏觀政策來看,資產端的收益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2024年LPR三次下調利率,同時存量房貸的利率也在調整,這些調整因素的影響將在今年逐步顯現出來。2025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更加適度寬松,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這也對銀行的息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從銀行經營來看,負債端加強成本管控的效果在逐步顯現。近年來全行業共同努力,資產端防止資金空轉,負債端落實“利率調整兜底條款”的自律倡議,持續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銀行業整體的息差收窄情況在2024年下半年已經出現了邊際改善。
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展望道,負債端方面,受外部環境變化及客戶偏好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當前,存款結構依然延續了定期化、長期化趨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存款平均成本率的下行。
中國銀行研究院補充道,新發生貸款仍處于下行趨勢。2024年1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34%,較9月下降17個基點;新發生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09%,較9月下降21個基點;2025年仍可能延續這一趨勢。且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適時降息,對銀行業凈息差帶來壓力。
“LPR的變動需平衡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銀行盈利能力和宏觀風險防控三重目標。近年來存款利率傳導機制不斷暢通,政策利率下調后,引導帶動LPR跟隨調整,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商業銀行也將根據這種趨勢適時調整存款的掛牌利率,降低負債成本、穩定息差水平,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的關系。”姚明德說。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測稱,綜合當前房地產市場、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以及整體物價走勢,預計二季度降息窗口有可能打開,屆時會引導LPR報價跟進下調。
關于2025年,姚明德指出,工商銀行將統籌平衡銀行功能性和盈利性,將在資產端和負債端協同發力,靠前對接落實各項宏觀政策,完善配套制度,突出“工”和“商”的主責主業,打造更加干凈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努力將凈息差保持在同業合理水平。
具體來看,中國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張輝透露稱,2025年,該行將繼續把加強凈息差管理作為低息環境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控制凈息差變動幅度。在資產業務方面,重在優化結構,推動資產規模穩步增長;促進高收益資產占比進一步提升;積極把握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市場機遇,保持信貸業務平穩健康發展;認真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國債和地方債投資力度,適度增加信用債投資;抓住境外利率相對高位的市場機會,合理優化外幣債券投資布局,有效控制票據、同業資產等低收益資產。在負債業務方面,重在量價協同,著力提升存款市場競爭力,優化存款拓展模式,以代發薪、快捷支付等重點產品為抓手,搶抓低成本結算資金、源頭資金,加大資源配置力度,促進存款基礎持續改善;加強存款成本管控,提升產品服務的綜合帶動作用;抓住市場流動性充裕的有利時機,適時通過債券發行、同業存單等渠道豐富資金來源。
姚明德指出,工商銀行將持續優化大類資產布局,積極支持長周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及符合工商銀行風險偏好和經營策略的信用債投資,注重推動資產久期結構調整;科學做好信貸投放的安排,積極對接增量政策落地的實體經濟需求,做深做精做實“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個人按揭、消費貸、信用卡透支等業務的發展,助力提振消費;繼續做好資產負債的成本管理,在做好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提升風險定價水平,實施全口徑負債的成本管理,杜絕“內卷式”競爭,主動優化期現結構和品種結構,同時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和水平,讓流動性資金、結算性資金占比不斷提升。
(編輯:朱紫云 審核: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