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3月30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暨“弘揚教育家精神 做新時代大先生”座談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順利召開。會議圍繞如何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弘揚教育家精神展開,國內數位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共同交流探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方向和精神。
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表示,在新時代,我們重新回顧教育家的故事,傳承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奉獻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教育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從教師的腦袋裝到學生的腦袋,不是讓學生學習冷冰冰的知識,而是啟迪智慧、陶冶人格、塑造靈魂,教育家精神能夠鼓勵教師打破傳統的模式,探索AI時代的教育創新,探索個性化教學的路徑,促進課堂從知識傳授轉向思維啟發。在他看來,教師雖然不能人人都成為大先生,但是可以筑牢立身從教、教書育人的信仰之基,把職業發展的小我融入教育強國的大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實現個人價值,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96歲高齡的顧明遠先生深情分享了著書初衷:“這些大先生用一生詮釋了教育家的愛與奉獻。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激勵更多教師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引路人。”顧明遠先生表示,大先生就是教育家,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人學習他們的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在致辭中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先生”的論述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聚焦“新路方向”“思政導向”和“價值取向”,開展系列重大工程和專題活動,積極塑造黨建引領“大先生”涵育的良好生態。他表示,面向未來,中國人民大學將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擘畫的藍圖為方向,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育人實踐,奮力打造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更大力量。
在專家探討環節,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回憶了教育改革和與顧明遠先生交流往事,高度評價了《我所認識的大先生》的重要意義。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首都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孟繁華總結了顧明遠先生的四大教育理念,認為“明遠四句”既是教育規律的精煉總結,也是教師成長的行動指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家、江蘇省教科所原所長成尚榮深刻詮釋了教育家精神的實踐品格,教育家精神崇高但并非高不可攀;教育家是具體的、鮮活的。全國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吳正憲認為,做好大先生需要有愛的情懷、要以學生為本、更要有愛的能力。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范緒鋒指出,弘揚教育精神不僅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需要,也是國家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重要體現。《光明日報》教育部主任田延輝闡述了教育家精神內涵,強調其既要傳承中華教育傳統中“教學相長”的核心理念,又要直面當前教育功利化等現實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黨委書記施克燦認為,教育家精神既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當今教育實踐的體現。北京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研究院副院長高益民強調,要挖掘新時代教育家精神,注重傳承和創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黨委書記、校長張冬梅指出,教育工作者肩負時代之責,要以本領和師德應對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學者特聘教授、西北師大原副校長劉復興表示,《我所認識的大先生》一書是對教育實踐全面系統的總結,對當今弘揚教育家精神有重要作用。
座談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承辦,北京明遠教育學院協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謝富勝、總經理李開龍主持。本次座談會不僅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度碰撞,更是一次教育精神的時代傳承。與會專家們以深邃的思考和真摯的情懷,共同描繪了新時代教育家精神的壯美畫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將持續推出系列作品,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思想力量。
據介紹,顧明遠先生在《我所認識的大先生》一書中回憶了與46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介紹了大先生們的生平、他們對教育界的貢獻,及其胸懷祖國、嚴謹治學、寬容愛生的高尚品格和風范。這些大先生有些是顧先生的老師,有些是他多年的工作伙伴,他們或為教育學科的發展耕耘數十年,或在講臺上奉獻了一生。大先生們質樸的奉獻精神,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