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渝大地的山城重慶涪陵,有這樣一位逐夢者。他從農村的黃土地出發,在多個領域輾轉前行,憑借不懈的堅持與努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就是陳仁平。
農家少年,埋下努力的種子
20世紀60年代,陳仁平出生于涪陵的一個普通農家。父親作為退伍軍人,在土地上默默耕耘;母親則用勤勞與堅韌操持著家庭,給予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陳仁平從小就深刻理解努力的價值,一顆逐夢的種子,在他心中悄然種下。
軍旅生涯,嶄露寫作才華
八十年代初,懷著對軍旅生活的無限憧憬,陳仁平奔赴云南建水官廳小寶山。新兵連的生活充滿了汗水與挑戰,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堅持了下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盡管文筆尚顯青澀,但其獨特的視角引起了關注,他也因此有幸調入團政治處新聞報道組。
1982年,陳仁平創作的散文《桐葉燒餅》在《解放軍文藝》上發表。文章以質樸的文字描繪了農村的巨大變化,獲得了全軍散文創作二等獎,他也因此榮立三等功。此后,他佳作頻出,小說《新來的經理》被收錄進《一條小河彎又長》,并被涪陵圖書館收藏。這些成績,成為他寫作道路上的一個個閃光點。
返鄉逐夢,在挫折中砥礪前行
1985年,陳仁平退伍回到家鄉,成為一名農民。但他并未忘記自己的追求,懷揣著在部隊創作的作品,前往涪陵日報社、電視臺尋求工作機會,卻屢屢碰壁。幸運的是,他結識了涪陵《烏江》文藝雜志社責任編輯秦陽閭的愛人。秦陽閭對經常投稿的陳仁平有些印象,認可他的上進,不僅收他為徒,還推薦他到涪陵地區工農煤礦擔任新聞干事,實現了農轉非。然而,好景不長,兩年后單位解散,陳仁平再次陷入迷茫。但他沒有被挫折打倒,憑借自身過硬的能力,成功進入涪陵電視臺,繼續在新聞行業深耕。
多元發展,譜寫事業新篇
后來,陳仁平成為新華社四川分社《蜀報》的記者,并兼任新聞部主任。1999年,他在云南昆明參與策劃執行了多個大型活動,包括《建筑法》知識電視大賽、《黨的知識》電視大賽以及“再就業工程”演唱會。同年,在成都,他參與籌備《99話說“成都造”相聲,小品》文藝晚會,為“成都造”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2004年,他參與共青團四川省委話劇《遲來的懺悔》的編導和全省巡演工作,致力于宣傳保護未成年人權益。
2005年,陳仁平擔任四川新聞網南充頻道主編。2008年,他毅然辭職下海。2009年,成立重慶涪陵熱血頌文化傳播公司,開展涪陵公安戰線英雄周鑫的話劇《熱血頌》巡演,讓英雄事跡廣為流傳。2018年,他注冊四川威聲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成功拿下四川康定情歌國際音樂節項目。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音樂節取得圓滿成功,獲得康定市委市府的高度評價,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也進行了相關報道。
如今,陳仁平是重慶市涪陵區作協會員。回顧自己的奮斗歷程,他認為自己只是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陳仁平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心懷夢想,永不放棄,一步一個腳印,就能在逐夢路上收獲屬于自己的輝煌。(陳孝波/文 受訪者/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