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彭元重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編輯|鄭琳
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近40億元的高額債務壓頂,廣東東實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實環境”)能否熬到借助IPO覓得轉機?
截至2025年3月31日,東實環境因財報過期導致IPO審核中止,擬登陸北交所。此前,其于2025年1月23日披露了第三輪審核問詢函,目前尚未有進一步的信息更新。
時代商業研究院注意到,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東實環境負債總額高達39.18億元,貨幣資金已無法覆蓋短期借款,償債能力指標遠落后于同行。與此同時,高額負債導致利息高企,其借款利息一度超過當期凈利潤。
在巨大的償債壓力之下,此次IPO,資金緊缺的東實環境擬募資2.4億元,全部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引發北交所重點關注。
此外,2021—2024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東實環境凈利潤中投資收益與稅收優惠占比偏高,自身主業盈利能力有限,或不符北交所的上市標準。
3月14日、4月3日,就募資全部用于償債、流動性風險、利潤依賴投資和補貼等相關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東實環境發送郵件并致電詢問。但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回復相關問題。
借款利息相當于近八成盈利,坦言擬借新還舊緩解資金壓力
招股書顯示,東實環境主要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多種類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將處理后的資源化產品銷售給電網公司等客戶。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IPO,東實環境擬募資2.4億元,計劃全部用于償還銀行貸款。上市募資竟只為償債,這在A股IPO中并不多見。
而東實環境這一決策的背后,是迫于近40億元的債務。
首輪問詢函回復文件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東實環境負債總額高達39.1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為3.5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64億元。同期末,東實環境賬面資金為3.07億元,貨幣資金顯然已不足以覆蓋短期借款。
對于高額負債形成的原因,東實環境在首輪問詢函回復中稱,固廢治理行業系資金密集型行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設備和廠房,導致資金需求較大。在報告期內運營項目所需資金投入規模較大,因此申請銀行貸款用于支付項目設備款、工程款等。
然而,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東實環境的資產負債率也遠超行業均值。
報告期各期末,東實環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8.16%、80.16%、77.88%、77.65%,而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61.75%、53.39%、53.89%、52.26%,遠超可比同行均值的同時,較排名第二的同行仍高出不少。
從償債指標來看,報告期各期末,東實環境流動比率分別為0.31倍、0.70倍、0.83倍、0.89倍;速動比率分別為0.30倍、0.69倍、0.81倍、0.86倍,雖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其仍在行業中處于偏低水平。
與此同時,東實環境高額的負債也導致利息高企,嚴重侵蝕凈利潤。
報告期各期,東實環境借款利息費用分別為9789.54萬元、9818.47萬元、9231.57萬元、4276.68萬元,占同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31.73%、66.80%、62.64%、80.37%。經時代商業研究院測算,報告期內,東實環境借款利息費用總額占凈利潤總額的比例為78.50%。
募資全部用于償債,東實環境的流動性風險自然引起了北交所的重點關注。
在首輪審核問詢函中,北交所要求東實環境說明償債能力以及是否存在資金緊缺的風險,銀行貸款的各期還款時間和相應的資金安排,相關貸款對財務狀況、持續經營能力的具體影響,以及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
巨大的債務壓力之下,東實環境在首輪問詢函回復中坦言存在資金緊缺的風險,將通過借新還舊、展期等方式緩解還款壓力。
東實環境還回復稱,在短期借款可維持借新還舊或展期、關聯方借款可持續展期的假設下,且不考慮其他現金流影響的情況下,公司2024—2027年經營活動預計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可以保障此期間的還本付息現金流。
不過,東實環境也承認,一旦借款余額超3億元的短期借款無法借新還舊或展期,公司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可能,以及面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利潤依賴投資和稅收優惠,主業盈利能力或不符上市標準
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近年來東實環境到底賺不賺錢?
報告期內,東實環境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15億元、8.13億元、9.83億元、5.8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431.69萬元、14697.43萬元、14736.62萬元、5321.33萬元,業績持續增長。
不過需注意的是,東實環境大量凈利潤來自于投資收益和稅收優惠。
報告期內,東實環境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930.06萬元、5121.71萬元、5160.87萬元、1897.94萬元,相關投資收益主要來源于東莞市新東粵環保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新東粵”)等聯營企業,占各期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高達67.81%、60.03%、69.28%、78.14%。
若扣除投資收益,2022—2023年,東實環境的凈利潤分別為3381.46萬元、2288.59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49%、2.39%,低于北交所“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的上市標準。
對此,東實環境在招股書中稱,若未來公司投資的聯營企業業績下滑,則會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對于投資收益的穩定性,東實環境稱,新東粵的經營穩定且可持續。根據新東粵的設計庫容和實際填埋量,預計新東粵尚可填埋10年左右,公司能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
此外,作為一家環保企業,東實環境還享受了電價補貼以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多項稅收優惠政策。
2021—2023年,東實環境獲取的國家電價補貼金額分別為1408.08萬元、1206.69萬元、1502.85萬元,國家電價補貼收入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1.74%、5.69%、6.10%。
報告期各期,東實環境享受的稅收優惠總額分別為4022.85萬元、5079.01萬元、6100.00萬元、1675.62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3.33%、33.25%、38.44%、26.04%。
此外,東實環境子公司新東元、新東灣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將在2026年、2027年到期,預計2024—2027年對東實環境業績的影響分別為2849.46萬元、2200.87萬元、2200.87萬元、648.60萬元。
綜上所述,東實環境的利潤主要來源于股權投資收益、稅收優惠、政府補貼等,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并不突出,經營業績受聯營企業、補貼政策等影響較大,長期來看,或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
(全文2370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