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可能就在于:越來越不把自己的所謂優點當回事,越來越坦然接受自己的所謂不足。
——坤鵬論
第十二卷第十章(2)
原文:
我們不可忽視那些與我們不同的意見內涵著多少不可解或不可能的癥結;
我們也得注意到古今賢達的意見,其中那一些論點比較起來最少迷惑。
解釋: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和我們意見相械的觀點,
其中包含了很多不可解開的謎題,
我們也要參考古今思想家的意見,其中哪些觀點是最為迷惑的。
原文:
大家都認為一切事物出于對成。
但“一切事物”與“出于對成”兩有所誤;
這些思想家誰也沒有說明具有對成的事物如何由對成造出;
因為對成各據一端,不能相為制作。
解釋:
接下來,亞里士多德要分析第二大問題,也就是關于對立的問題。
這是《形而上學》一書中反復討論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
也是他一直未能正確解決的問題。
在本章中,他也花了大力氣來討論這個問題,用他自己的理解來批評與他持不同意見的一些思想家。
所有人都主張所有的事物都來自對立。
但是,“所有事物”以及“出于對立”都各有它們錯誤的地方;
這類思想家對于對立真的出現于其中的事物怎樣從對立中產生出來的解釋也是不對的;
因為對立兩方占據在相反的端點,它們怎么可能彼此作用相互創造呢!
原文:
現在我們提出第三要素〈即底層〉使這疑難可得自然地解決。
解釋:
現在,我們提出了第三個要素(也就是底層)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原文:
可是那些思想家以物質作為兩個對成之一;
例如某些人,以不等為相等的物質,或以眾多為單一的物質。
解釋:
但是,那些思想家把質料作為兩個對立的中的一個;
比如某些人,把不等作為相等的質料,或是把眾多作為單一的質料。
原文:
然而同一物質為一組對成的底層者不與何物為對反;
這樣就否定了原來的論據。
解釋:
然而,同一個質料作為一組對立的底層不能與某物為對立;
這樣就是否定了原來的觀點。
在以上這段話中,亞里士多德指出,那些思想家說“所有事物”和“來自對立”都是不對的,
這就是說,他認為,并非所有事物,也并非是來自對立的。
但他對于自己的這個論點又缺乏明確的說明和解釋,而只是說這個問題可以由他提出的第三個要素就能滿意地得到解決。
有人分析,這個第三個要素指的是底層、基質,也就是質料,但是為什么說有了它問題就解決了?
亞里士多德對此只說了一句:“因為一個質料支撐于一對對立中則不與任何東西對立。”
為什么是這樣呢?
他只提出了這個斷定,而沒有提供證明。
如果像他這樣說,這個“對立”問題就從根本被他取消了。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