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從南到北,煎、炒、蒸、炸,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故事。這個春天,常德嘉樹學校小學二年級語文組特別策劃了一場“品中華美食,賞傳統文化”語文學科活動,從課堂到廚房,從文字到實踐,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化身“文化小使者”,在動手實踐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傳承文化的溫度。
通過課文《中國美食》,孩子們認識了“煎、燉、蒸、爆、炸、煮”等烹飪方法。觀看《舌尖上的中國》后,許多孩子談感悟:“原來一碗常德米粉要經歷十道工序,勞動人民真了不起!”課后,孩子們主動采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挖掘出常德“醬板鴨的百年秘方”“春天蒿子粑粑的故事”等本土美食傳說,讓文化記憶鮮活起來。
四個班共提交了220份創意美食記錄單!既有家常的“西紅柿炒蛋”“紅燒肉”,也有常德特色“牛肉粉”“擂茶”等。有的家長曬出花絮:有的孩子第一次拿鍋鏟手忙腳亂,有的孩子認真記錄火候時間,還有全家上陣幫忙的溫馨場景……
經過班級綜合評選,評選出了特等獎、一等獎及二等獎數名,他們的作品將成為年級的“美食文化電子檔案”。
“孩子現在逛菜市場會主動認招牌上的字,還嚷嚷要學做‘非遺美食’,傳統文化的種子真的發芽了!”學生家長感嘆道。
一餐一飯,傳承的是千年智慧;一招一式,凝聚的是文化自信。二年級所有家長與孩子的熱情參與,讓知識與生活碰撞出絢爛火花。未來,常德嘉樹學校將繼續以實踐為筆,書寫更多“有溫度”的語文課堂!
來源:指尖新聞
作者:黃珍
編輯:邱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