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八達嶺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哀樂低回,延慶區為王慶林、趙福有、崔保山3位烈士舉行安葬儀式。
上午9時,承載著王慶林、趙福有、崔保山烈士遺骸的棺木覆蓋著國旗,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下進入八達嶺烈士陵園,安葬在新的烈士墓中。黨政軍民學生各界代表肅立默哀,向烈士敬獻花圈和鮮花,沉痛悼念3位烈士。自2019年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共有7位烈士遷葬至陵園集中維護。
延慶是革命老區,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更涌現出許許多多的英烈人物。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之初,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就是重點工作之一。特別是在散葬烈士墓的管理方面,延慶區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模式。通過與家屬簽訂《散葬烈士墓自行管理協議》,形成政府管理、街鄉鎮負責、家屬自行維護的管理制度,解決了烈士墓分散不易管理的問題。
“目前,在延慶有32座家屬維護散葬烈士墓,分布在12個鄉鎮的山間、地頭、路邊。”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媯川巾幗英烈守護隊隊員劉倩倩說。
戰爭年代,很多烈士犧牲后,家屬都按照風俗,將其安葬在自家墳院。1954年,八達嶺烈士陵園建立,但當時一些烈士家屬更想親自守護烈士墓。為了尊重家屬意愿,不少烈士墓都沒有集中管理。隨著時間推移,許多烈士的直系親屬也已不在,將散葬烈士墓遷葬至陵園集中保護性維護,逐漸成為烈士褒揚工作的重點。
在劉倩倩手里,有一張家屬自行維護的散葬烈士墓統計表,上面詳細記載了烈士、烈士墓、烈士家屬的信息。每年清明節前,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都會按照表中信息走訪烈士墓,并重點對有遷葬意愿的家屬進行走訪。在今年走訪過程中王慶林、趙福有、崔保山3位烈士的家屬,要求將烈士遺骸遷葬至八達嶺烈士陵園集中安葬。“遷葬到陵園后,每年清明都會有學生、機關干部給他們掃墓。”劉倩倩說。
2024年,延慶區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完成了八達嶺烈士陵園維修改造,提升了周邊綠化美化,懸掛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標志及標識牌,陵園周邊更加莊嚴肅穆,環境更加整潔。對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也讓更多的烈士家屬決定將守護烈士的接力棒交給更多的人。
讓每位烈士都被銘記,讓每座烈士墓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目前,延慶區還有32座由家屬維護的烈士墓。“我們將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用好紅色資源,汲取奮進力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工作,不斷開創烈士褒揚紀念工作新局面,讓英烈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媯川巾幗英烈守護隊隊長耿書慧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