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美國已向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基地集結多架B-2隱形轟炸機,同時,特朗普發出威脅,若伊朗不就核問題達成協議,將對其轟炸并征收“二級關稅”。這番言論迅速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讓本就緊張的美伊關系進一步升溫,也讓全球局勢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伊核問題由來已久。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但2018年5月,特朗普首次執政期間,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并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導致伊朗經濟遭受重創,美伊關系急轉直下。此后,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伊核協議相關方的談判也陷入僵局。
特朗普(資料圖)
今年,伊核問題熱度再度攀升。原因在于伊核協議有十年期限,2025年10月即將到期。若到期后無新協議,伊朗理論上可發展核武器,這成為伊核問題升溫的根本原因。特朗普多次表達與伊朗重啟核談判意愿,3月初還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寫信,提議就新的伊核協議談判,要求伊朗兩個月內達成協議,否則將面臨“嚴重后果”。
然而,伊朗方面態度強硬。哈梅內伊回應稱美國靠威脅沒用,伊朗不會與“霸凌政府”談判。伊朗外長阿拉格齊也強調,伊朗政策是不在極限壓力和軍事威脅下與美國直接談判,但過去存在的間接談判可繼續。
在特朗普發出威脅后,伊朗《德黑蘭時報》發文稱,伊朗導彈“已裝載到所有地下導彈城的發射架上,隨時準備發射”,警告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將付出沉重代價。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在社交媒體發文,將瑞士駐伊大使館官員傳喚至外交部,通過瑞士向美國政府發出重要信息,強調美國作為以色列政權支持者,要為以色列襲擊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領事部門建筑承擔責任。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強調,伊朗保留對襲擊采取反制措施的權利。
特朗普(資料圖)
俄羅斯也迅速對局勢作出反應。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在接受國家媒體采訪時,針對特朗普“談不攏就轟炸伊朗”的言論發出警告,若美國膽敢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打擊,后果將是“災難性的”,不僅波及伊朗本身,更會將整個中東、乃至全球安全形勢拖入深淵。俄羅斯作為伊核談判機制的參與國,其表態具有高度戰略意味,意味著中東地緣博弈正朝著“美俄直接沖突”逼近。
在這一敏感時刻,中方收到特殊信號。一直以來,中國在伊核問題上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2025年3月14日,中方舉行伊朗核問題中俄伊北京會晤,中國副外長馬朝旭主持,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伊朗副外長加里布阿巴迪出席,三國會后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政治外交接觸和對話是解決伊核問題唯一有效、可行的選項”。此次會晤后,國際社會對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發揮更大協調作用寄予厚望。而如今美伊緊張局勢升級,各方更期待中國能從中斡旋,推動伊核問題重回談判解決軌道。
特朗普(資料圖)
從戰略層面看,美國近年來在中東地區執行戰略收縮策略,并不愿過多投入資源陷入地區泥潭。若美國與伊朗展開直接軍事沖突,無法預料結局,且沖突必然突破雙邊范疇,對整個地區安全架構造成系統性影響,這對美國及其盟友而言都是災難性的。所以,美國對伊朗動武會非常謹慎。但為達到軍事施壓效果,美國仍不斷推高地區軍事對峙緊張狀態,試圖讓伊朗相信其有可能動武,從而在談判中妥協。
伊核問題的妥善解決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至關重要。美國應摒棄極限施壓和軍事威脅手段,展現政治誠意,回歸伊核協議談判桌。伊朗也需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前提下,考慮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而中國憑借與各方良好關系和公正立場,有望在推動伊核問題和平解決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為構建和平穩定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