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歷史上得位不正的皇帝,李世民和朱棣的一生壓力也是很大的。他們必須要用絕對的功績來抵消地位不正所帶來的影響,可以看看兩人一生也是很相似的,都在竭盡所能的建功立業。
其實朱棣還好一些,畢竟在他的前面還有李世民這個學習對象。眾所周知當前大明雖說是建立了,但是局勢還尚未徹底的安定下來,這不在朱棣上位后就開始了北伐。朱棣的一生一半的時間都在戰場上度過的,甚至就連逝世也是在戰場上。
朱棣在軍中逝世所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畢竟當前距離京城還有一千多里,怎么才能夠順利地讓太子坐上皇位呢?讓我們一起設身處地地看看此時他們所遇到的困境。
一、忽然駕崩
1424年這一位雄主在班師回朝的途中逝世,可以說朱棣的忽然逝世給整個軍中都帶來了巨大難題。
無論什么時候皇帝在外面駕崩都是一件極其兇險的事情,一旦處理不好這皇位到誰的手中也是一個未知數,雖說秦始皇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但也不應該忘記。即使是此時行軍速度得到了提高,但再怎么說也要十幾天才能夠抵達北京。
并且這還是輕裝簡從的條件下,當前是大軍班師回朝,這其中所花費的時間也會更多,最少需要兩倍的時間。最先發現皇帝駕崩的是朱棣的貼身太監,他也不敢聲張,第一時間就將這件事告知給了楊榮。
楊榮幾人在得知朱棣逝世的消息后,都紛紛表示應該先將這消息隱瞞起來,太子朱高熾的位置也不是很穩,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一直都在虎視眈眈,并且他之前跟隨朱棣多次上戰場,在軍中他也有自己的勢力。
甚至在軍中還有不少他的親信,若是將朱棣逝世的消息傳出去,這些人一定會將這個消息告知給朱高煦的。那么遠在京城監國的太子地位就危急起來了,不要忘記了朱棣當年是怎么坐上皇位的,既然如此他的兒子當然也能夠走他的老路。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怎么隱瞞朱棣的死訊,楊榮當即就作出了幾項指示。首先就是大軍繼續出發,并且之前這些宮人是怎么伺候朱棣的,當前還是怎么伺候朱棣,皇帝的命令也由貼身太監和楊榮等人轉達。
所以除了這幾人外,不會有人知道朱棣已經逝世的消息。其次就是應該怎么處理朱棣的尸體。朱棣逝世的時候天氣尚且炎熱,尸體腐化定然是會有氣味的。對此楊榮派人將軍中所有的錫器都收集起來。
再找工匠將這些錫器融化后重新制作成一個橢圓形的棺材,將朱棣的尸體放在里面,再將這一棺材放在朱棣的龍輦中,一般人根本就沒有辦法靠近,是以也不會有人發現。并且為了防止消息泄露,楊榮下令將這些工匠都給殺了,雖說手段有一些殘忍,但為了大局這也是不得不進行的舉措。
二、幾重挑戰
可能有人覺得將朱棣逝世的消息隱藏住就能夠高枕無憂了,其實這僅僅是楊榮等人所面對的第一關,接下來他們要面對的就是應該怎么將這件事通知給遠在京城的太子。朱高煦不可能在京城沒有密探。
不僅是北京城甚至就連皇宮中也有他的人,所以這個秘密必須要保守好,不僅是朱高煦,朱棣的三子朱高燧也還在京城呢。那至高無上的位置能有誰不心動?萬一要是派遣回去報信的人落到這兩個人的手中,那恐怕局勢瞬間就變了。
并且這一位所派遣的信使能不能值得相信也是一個問題。是以處于各種局勢下,楊榮作出了一個決定,他決定自己親自回去一趟。首先他是朱棣身邊的近臣,他的話朱高熾是不會懷疑的,并且因是文官,他也是一位切實的太子支持者。
對楊榮來說別人他真的不放心,萬一此人是支持朱高煦或者是支持朱高燧的,這不在給朱高熾制造麻煩嗎?和楊榮同行的還有一位宦官,此人名叫海壽,他應該是朱高熾的人,因為朱高熾逝世時,正是他去通知的太子朱瞻基。
這邊在得到父親逝世的消息后,朱高熾根本就沒有時間傷心,當前的他最要緊的事情就是應該怎么平穩的接過父親的權利,怎么穩住軍隊。
朱高熾在京城肯定是沒有辦法離開的,于是他就派遣自己的兒子朱瞻基前往接管軍隊。眾所周知朱棣是很喜歡自己這個孫子,所以他也曾多次帶著朱瞻基出征。
軍隊中朱瞻基也是很有聲望的,并且朱瞻基也是朱高熾最信任的人。為了防止節外生枝,朱瞻基在臨行前,還專程問朱高熾要了一塊印章。因為他擔心自己的印章泄露,給整個國家帶來影響。
朱高熾就將象征著太子身份的印章給了朱瞻基,并且更是表示這一印章之后就歸朱瞻基所有了,其實也是變相地承認朱瞻基的身份。在朱瞻基走后,朱高熾也沒有閑著,一封封信件開始從京城傳出。
朱棣出征京城中的守軍并不多,萬一他的兩個弟弟劍走偏鋒了呢,是以朱高熾將親近自己的幾支隊伍都召集回了京城,就在此時朱瞻基也順利的接管了軍隊。此時軍隊距離京城也不遠了,之后的事情就順利很多了。
這邊等到朱棣的遺體到了京城,遺詔已經到了朱高熾的手中,他才宣布朱棣駕崩的消息,得知消息的朱高煦兩人即使是有小動作也來不及了,只能是咬牙忍下。朱高熾當然也是知道自己這兩個弟弟心中是不服的。
距離朱高熾坐穩皇位最后一點就是怎么安撫這兩個弟弟,朱高熾能夠在歷史上有一個仁義的名聲,其實也就能夠看出他的性格特點。
對自己的這兩個弟弟他所采取的也是懷柔的政策,將他們兩人叫到京城后,來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在兩人離開時,朱高熾還將他們兩人的幾個兒子封為了郡王。
三、順利登基
可以說從得到這個消息到真正坐上皇位朱高熾沒有一天是能夠睡好覺的。他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同時也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即使是他的兩個弟弟作亂也未必能夠坐上皇位,但此時局勢尚且不安定,誰都不能保證蒙古能不生事。
是以能夠平穩地度過是最好的,這也是眾人為什么會想盡辦法穩妥的原因。上文也說了朱棣一生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朱高熾的一生六次監國,在歷史上都沒有一位太子能夠做到他這個位置。
并且在朱棣離開京城去打仗的時候,整個朝中的大事都是交于他的手中,這些文臣們也相對地和朱高熾走得更近。朱高熾為人仁義,并且他也是相當有文采的,這是當年朱元璋都承認的事情。
眾所周知老朱這一輩子沒有讀過什么書,所以他就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中能夠有一些文采出眾的人,因此對朱高熾十分的喜愛。并且表示朱高熾為燕王世子,這可是朱元璋欽定的未來接班人人選。
但朱高熾因為是世子,是以他就必須留守后方,在戰場上的成就就不及朱棣剩下的兩個兒子。朱高煦得到了朝中很多武將的支持,其實這也是一場文臣和武將之間的斗爭。朱棣在世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打壓自己的這個長子,但打壓歸打壓,他從未想過動搖太子之位。
遺憾的是他的逝世太倉促,讓他根本就沒有辦法替兒子提前鋪好路,導致了這一場變故的發生。
結語
朱高熾能夠順利的登基,也離不開楊榮等人的幫助,遺憾這個皇帝的寶座朱高熾并沒有坐很久,雖說他在皇位上沒有坐幾年,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卻是很高的,歷史上能夠被稱為“仁宗”的皇帝也沒有幾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