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 3 點左右,京都市的愛宕念佛寺發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名28歲的中國男游客因無視寺院休館日,翻墻私闖被日本警方以“建筑物侵入罪”逮捕。據悉,當天寺廟并不對外開放,但住持卻意外發現境內有人,隨即報警處理。
該男子供述稱:“我知道這樣做不對,但還是進去了。”更讓人意外的是,男子并非獨自行動,還有一名同行者一同進入,目前警方正在追查其下落。
小編認為應該是該游客行程與閉館日發生沖突,于是選擇翻墻而進,為了看到著名佛像,也是煞費苦心,但這種行為實在不可取。
愛宕念佛寺因其境內約1200尊表情各異的羅漢石像而聞名,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被譽為“日本第一隱秘寺院”。但無論是多有吸引力,閉館日就是閉館日,規矩就是規矩,游客如果擅自闖入,可能會面臨法律后果。
在日本,“建筑物侵入罪”屬于刑事犯罪,依據《刑法》第130條規定,未經允許擅自闖入他人管理的建筑物、房屋或圍地,可能會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萬日元以下罰款。這意味著,這位游客的行為不僅是不文明旅游,更可能會被刑事處罰,影響其在日本的簽證記錄,甚至可能面臨被驅逐出境。
近年來,類似的游客不文明行為在日本并不罕見,部分游客甚至形成了一種“只要沒被發現就不算違規”的心態。歸根結底,這種行為反映出以下幾點問題:
認為“只是進去看看”,不會有太嚴重的后果,缺乏對日本法律的基本認知。日本社會高度注重規則,擅闖封閉區域屬于嚴重違規,甚至可能觸犯法律。社交媒體上的“網紅景點”效應,容易讓游客忽略基本的游覽規范,甚至為了拍照挑戰規則。
事實上,近年不少游客在日本因不文明行為引發爭議。例如:
2023年,一名外國游客在北海道的溫泉旅館未經允許闖入私人泡湯區,被旅館報警處理。
2022年,奈良公園的鹿因游客喂食不當食物導致健康受損,相關視頻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
2021年,一些游客夜晚私自闖入伏見稻荷大社,結果因夜間封閉規定被警方帶走調查。
這些事件不僅影響了游客個人的旅行體驗,也可能加深當地人對外國游客的負面印象,影響整體旅游環境。
小編建議大家提前確認景點開放時間,日本大多數寺廟、神社都有官方網站或信息,出發前查詢清楚避免跑空。
另外日本的旅游景點通常會在顯眼位置設立告示牌,提醒游客禁止進入或注意事項。如果發現某個景點看起來關閉但不確定是否可以進入,最安全的做法是詢問工作人員。
旅游的意義不僅在于打卡,更在于體驗當地文化、尊重當地規則。在日本,擅闖封閉區域不僅是不文明行為,更可能涉及犯罪,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個人簽證記錄。
這次事件,也給所有游客敲響了警鐘:風景雖美,但越界的代價可能遠比你想象的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