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當涂縣立足縣域發展實際,創新探索“新階層+青年統戰”工作模式,以“聯、育、用、創”四維協同為抓手,統籌推進青年新階層人士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通過系統性整合資源、精準化培養人才、多元化賦能實踐、長效化創新機制,當涂縣走出了一條“青春力量驅動鄉村發展”的特色路徑。2024年,“當涂同行”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入選省級實踐創新基地。
聚焦“聯”字強基礎,構建青年人才蓄水池
當涂縣以“青鳥歸巢”計劃為核心,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行業領域全覆蓋”的青年人才網絡。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實地走訪,重點摸排網絡直播、跨境電商、文旅創意等新興領域青年骨干,建立動態更新的“青創人才庫”。目前,已吸納非遺傳承人、農產品電商達人、青年律師等37名優秀青年加入新聯會,形成跨領域協作的“智囊團”。
為強化人才黏性,當涂縣以青年創業者聯盟為抓手,依托電商服務中心、關馬青創基地等平臺,打造“青創會客廳”品牌活動。通過定期舉辦行業沙龍、項目路演和政企對話,累計收集青年關于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的建議43條,其中“農產品區域物流配送中心”“鄉村文旅IP孵化”等12條建議被納入縣域發展規劃。此外,建立“導師結對”機制,邀請長三角地區企業家和行業專家擔任青年創業顧問,為人才提供全周期支持。
緊扣“育”字提素養,打造多維成長生態圈
當涂縣構建“紅色鑄魂+專業賦能+實踐錘煉”三位一體的培育體系。在思想引領方面,深度挖掘本土紅色資源,組織青年赴護河烈士陵園、塘南莊灣村黨支部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研學12場,覆蓋青年600余人次,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時,將李白文化園等傳統文化地標融入培訓課程,增強青年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在技能提升方面,聯合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部門,創新推出“電商文化節”“青年主播大賽”等品牌活動,開設農產品直播、鄉村旅游策劃、跨境電商運營等專題培訓32期,參訓人次達320人。其中,“當涂螃蟹直播營”通過“理論+實操”模式,幫助30名青年掌握從選品到流量運營的全鏈路技能,孵化出3個本土百萬粉絲賬號。此外,籌資建設農村創業創新孵化實訓基地,引入高校智庫資源,為“新農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
突出“用”字顯擔當,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當涂縣以“項目化運作”推動青年人才深度參與鄉村實踐。在產業振興領域,組織張強、芷偉等新階層青年打造“當涂螃蟹”“黃池食品”“醉美桃花村”等區域品牌,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開展“云上豐收節”“鄉村好物推薦”等系列活動,帶動大隴葡萄、烏溪蟹苗等特色農產品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其中,“黃池醬菜”通過青年團隊設計的國潮包裝和短視頻營銷,實現銷量同比增長180%。在社會服務領域,縣新聯會秘書長張華發起“紅書簽計劃”,聯合團縣委、教育部門開展反校園霸凌巡回宣講100余場,覆蓋師生近萬人;青年律師團隊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1200余次,化解土地糾紛、合同爭議等矛盾43起。
立足“創”字謀長效,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
為確保青年賦能鄉村的可持續性,當涂縣創新推出“政策+金融+平臺”保障體系。政策層面,出臺《當涂縣優秀青年創業人才(團隊)遴選辦法》、《當涂縣培育青年新型職業農民遴選辦法》等文件,從創業補貼、場地支持、稅收優惠等方面提供專項扶持;金融層面,結合信用村建設,聯合多家金融機構推出“信用貸”產品,累計發放低息貸款7億余元,支持27個青年創業項目落地。
通過“聯、育、用、創”四維發力,當涂縣不僅激活了青年新階層的活力,更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路徑。2024年,全縣青年返鄉創業人數同比增長45%,鄉村文旅收入突破1.2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當涂經驗證明,以青春力量賦能新階層,既是鄉村發展的“破局之鑰”,更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