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韓聯社報道,韓國檢方近日宣布對前總統文在寅啟動受賄調查,將其女婿任職企業薪資列為核心證據。這一舉措被反對黨指為"政治報復",正值尹錫悅政府面臨彈劾危機的敏感時刻。
檢方指控的核心證據,是文在寅之女文多惠前夫徐某在泰國易斯達航空任職期間獲得的2.23億韓元薪資。調查顯示,徐某的任職與文在寅任內任命該企業實際控制人李相稷為中小企業振興公團理事長存在關聯。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理事長系總統直接任命職位。
文在寅資料圖
反對黨共同民主黨質疑檢方將企業正常薪資曲解為政治獻金的做法。該黨前政權對策委員會發言人指出,"如果女婿的合法勞動所得都能被認定為賄賂,那韓國職場倫理將面臨崩塌風險"。數據顯示,徐某任職期間企業財報中并無異常資金流動記錄,其薪資標準與行業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就在檢方啟動調查的同時,韓國社會正經歷嚴重撕裂。首爾警方數據顯示,3月29日單日將有超過30萬人參與支持與反對彈劾的集會。最新民調顯示,60%的受訪者支持罷免尹錫悅,較前次調查上升兩個百分點,反對者僅占34%。這種民意態勢與2016年樸槿惠彈劾案時期高度相似。
分析人士指出,檢方此時重啟對前總統的調查,與尹錫悅政府面臨的執政危機形成微妙呼應。3月7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作出的無罪判決,使尹錫悅得以重獲自由,但憲法法院的最終裁決仍懸而未決。在此背景下,對前政府核心人物展開調查,客觀上起到轉移公眾視線的作用。
文在寅資料圖
文在寅案的特殊之處在于,他是繼盧武鉉之后第二位面臨司法調查的進步派總統。這種政治清算的循環,暴露出韓國權力斗爭的深層病灶。數據顯示,自1987年民主化以來,韓國共有8任總統,其中6人陷入司法糾紛,僅金大中、李明博幸免。這種"青瓦臺魔咒"的背后,是韓國財閥政治與政黨惡斗的雙重困局。
值得關注的是,文在寅在退休后罕見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提拔尹錫悅擔任檢察總長是最大的政治失誤"。這種政治反思,折射出韓國進步陣營內部的路線之爭。隨著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二審無罪釋放,進步勢力正在重組力量,為即將到來的大選布局。
當前韓國政治呈現鮮明的代際特征:64歲的尹錫悅代表保守勢力,而李在明(60歲)、文在寅(70歲)則構成進步派核心。這種年齡結構與韓國社會的代際分化形成鏡像——支持彈劾的群體中,30歲以下年輕人占比達72%,而反對者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群體。
尹錫悅資料圖
在野黨策略專家指出,文在寅案可能成為檢驗韓國司法獨立性的試金石。如果檢方不能提供確鑿證據,反而可能加劇社會對立。正如首爾大學政治學教授金永泰所言:"當政治斗爭披上司法外衣,傷害的不僅是某個人,更是整個國家的法治根基。"
韓國政局的波譎云詭,再次印證了那句諺語:"在韓國當總統,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當文在寅案與尹錫悅彈劾案交織發酵,韓國社會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如何打破政治清算的惡性循環,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生態,將決定這個半島國家的未來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