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曹操、孫權、劉備爭斗了一輩子,最后卻讓司馬懿漁翁得利,奪取了天下。
司馬懿及其子孫滅掉魏蜀吳后,三國的亡國之君劉禪、孫皓和曹奐都獲得了什么待遇,結局如何?
一、蜀漢劉禪
蜀漢是劉備建立的一個王朝。
223年,劉備病逝后,將皇位傳給了劉禪。
228年-234年,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5次北伐,攻打曹魏。可惜,受限于國力,未能北伐成功。
234年,諸葛亮病逝。
諸葛亮死后,繼承人蔣琬、費祎選擇了休養生息,再沒有北伐。蔣琬、費祎死后,姜維為了秉承諸葛亮遺愿,又開始了北伐。姜維前后11次北伐,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是并未能滅掉曹魏,幫助蜀漢奪得天下,反而因為連年北伐,耗損蜀漢國力,讓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263年,曹魏開始派兵攻打蜀漢。
姜維在劍閣地區擋住了鐘會的曹魏主力,鄧艾則率兵偷渡陰平,進入了蜀漢腹地。同年,鄧艾在綿竹之戰中擊敗諸葛瞻,兵臨成都城下。被圍困后,劉禪陷入了慌亂之中,最終聽從蜀漢大臣的建議,劉禪開城投降了鄧艾,蜀漢亡國。劉禪投降后,姜維、廖化等將士只能投降曹魏。
姜維等將領不愿做亡國之臣,蜀漢亡國后,他慫恿曹魏主帥鐘會造反,想借助鐘會力量恢復蜀漢。
可惜,不久后事情敗露,姜維、鐘會,以及劉禪的太子劉璿等人被魏軍誅殺。
為了控制劉禪,司馬昭要求劉禪,以及蜀漢的皇親國戚、大臣移居魏國都城洛陽。
到洛陽后,劉禪被曹魏封為安樂公。司馬昭曾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就是樂不思蜀的來歷。劉禪能力平庸,胸無大志,對司馬昭和曹魏政權構不成威脅,所以獲得了司馬昭的厚待,給了劉禪不錯的待遇。271年,劉禪在洛陽病逝。
劉禪的7個兒子,太子劉璿在鐘會之亂中被殺。北地王劉諶因不愿投降魏國,自殺于昭帝廟中。西河王劉琮,262年病逝于洛陽。其他四子,劉瑤、劉瓚、劉恂、劉虔,皆死于永嘉之亂。
二、曹魏曹奐
曹操是曹魏的建立者,但一生都沒有稱帝。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位。曹丕大權在握后,逼迫漢獻帝退位,自己登基稱帝,并追封曹操為武皇帝。同時,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郡公,允許他保留天子禮儀,給了漢獻帝不錯的待遇。
226年,曹丕去世,曹叡繼承了皇位。
239年,曹叡病逝之時,因為太子年幼,就安排司馬懿和曹爽擔任托孤大臣,輔佐曹芳治理江山。
一山不容二虎。
司馬懿和曹爽很快因為爭權奪利,內斗了起來。司馬懿老謀深算,能力出眾,但曹爽是曹真之子,曹魏宗親,憑借身份優勢,讓他在和司馬懿的內斗中占據了上風。司馬懿避其鋒芒,以退為進,通過裝病迷惑了曹爽。曹爽以為司馬懿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將不久于人世,對其放松了警惕。249年,曹爽帶著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祖之際,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取了曹魏政權。
隨后,司馬懿誅殺曹爽及其黨羽,讓曹芳淪為了自己的傀儡。
曹芳長大后,不愿做司馬家族的傀儡,想要從司馬家族手中奪回權力,被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廢黜,貶為邵陵縣公。司馬師立了曹髦為皇帝。曹髦也不愿做司馬家族傀儡,大罵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帶入去誅殺司馬昭。可惜,勢單力薄,他被司馬昭部將成濟當街殺害,年僅19歲。
曹髦死后,司馬昭立了曹奐為曹魏皇帝。
266年,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皇位于他,稱帝了,建立西晉。
司馬炎稱帝后,封曹奐為陳留王,并允許他使用天子旌旗,給了曹奐不錯的待遇,使其得以善終。
三、東吳孫皓
江東基業的奠基者是孫堅、孫策。孫權在繼承父兄基業的基礎上,建立了東吳政權,并自稱為帝。
孫權之后,東吳3任皇帝,孫亮、孫休、孫皓皆是能力平庸之輩,導致江東在他們手上日漸衰落。
280年,司馬炎派兵滅掉了東吳。
東吳被滅,孫皓被俘后,被押送到了晉朝國都洛陽。
見到孫皓后,司馬炎對孫皓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孫皓針鋒相對說:“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 孫皓出言頂撞了司馬炎,但司馬炎并沒有殺他,而是封孫皓為歸命侯,給了他侯爵的待遇。284年,孫皓在洛陽病逝,時年42歲,也算善終。
可見,魏蜀吳三國亡國之君,待遇最好的是曹魏皇帝曹奐,劉禪次之,孫皓最差,但3人皆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